,越簡單的東西,分解的時候越容易,越複雜的造物,分解的時候就越困難。而重塑物質的時候,也是一樣的道理。比如製造一塊麵包,澱粉之類的有機物分子式比一塊純鐵要複雜很多。而製造戰艦的一個裝置,比如說曲速引擎,其複雜程度以及需要的工時就超過了大部分其他造物。
第二,原子物建並不能將一種元素轉化為另一種元素,在進入原子物建時是碳,出來的時候也是碳。原子物建真正的作用是將元素重新組合和複合,而元素的變化,牽扯聚變和裂變反應,有著大量的能量產生或消耗,顯然就是十分不划算的事情了。
第三,原子物建嚴重受物料和能源供應的限制,銥星有著周密而複雜的供應…製造的生產鏈,確保開採多少資源可以生產多少東西,並且保持原子物建裝置不停機,不過在當前階段,原子物建的生產還是受物料採集的制約。原子物建需要大量耗能,在其他裝置運轉的時候,原子物建可能也受到限制。
在這個階段,星聯總共籌劃完成了12座造艦所,包括之前已經建成的地球和翠海星造艦所。造艦所本身擁有造船塢數量和規模不同,造船塢共有兩種規格,一種是次級規格,一種是主力艦規格,只有後者才能夠容納建造主力艦。造艦所本身就是非常複雜且難以建設的大型建築,基本以平均每月一點幾個造艦所的落成速度,就是非常快了。
白仲從平阿返回的日期為2017年12月,距離四月份哈拉斯向泰茲恩洩露地球座標後8個月後。
下面是12座造船廠大致的落成時間及規模情況。
地球第一造艦所(銥星318造艦所),完成日期2016年12月,共有主力艦船塢4個,次級船塢6個。(經過擴張改建,增添2個主力艦船塢)存在時間內造艦單位數:主力艦24,次級艦72。
翠海星造艦所,完成日期,2017年2月,共有主力艦船塢2個,次級船塢6個。存在時間內造艦單位數:主力艦20,次級艦60。
火星造艦所,完成日期,2017年4月,共有主力艦船塢2個,次級船塢6個。存在時間內造艦單位數:主力艦16,次級艦48。
木星造艦所,完成日期,2017年5月,共有次級船塢8個。存在時間內造艦單位數:次級艦56。
土星造艦所,完成日期,2017年5月,共有主力艦船塢2個,次級船塢8個。存在時間內造艦單位數:主力艦14,次級艦56。
金星造船所,完成日期,2017年7月,共有主力艦船塢2個,次級船塢6個。存在時間內造艦單位數:主力艦10,次級艦30。
地球第二造艦所,完成日期2017年8月,共有次級船塢8個。存在時間內造艦單位數:次級艦32。
列缺星造艦所,完成日期,2017年9月,共有主力艦船塢2個,次級船塢6個。存在時間內造艦單位數:主力艦6,次級艦18。
伊甸1星造艦所,完成日期,2017年9月,共有主力艦船塢2個,次級船塢6個。存在時間內造艦單位數:主力艦6,次級艦18。
伊甸6星造艦所,完成日期,2017年10月,共有次級船塢8個。存在時間內造艦單位數:次級艦16。
半人馬造艦所,完成日期,2017年11月,共有次級船塢8個。存在時間內造艦單位數:次級艦16
天苑四造艦所,完成日期,2017年12月,共有主力艦船塢4個,次級船塢4個。存在時間內造艦單位數:0。
總計,主力艦造艦單位96;次級艦造艦單位406。這是理想狀態下的造艦單位數,實際因為制約,所以不會填滿所有的造艦單位,再加上還有在建的艦船。地球第一造艦所在四月之前主力艦船塢並未建造主力艦,而是用於生產雲龍級巡洋艦。
在此列出星聯主戰艦艇的建造所需造艦單位:
波江級戰列艦,主力艦單位8
寶瓶級航空母艦,主力艦單位8
御夫級戰列巡洋艦,主力艦單位7
四川級重巡洋艦,次級艦單位3
香格里拉級載機巡洋艦,次級艦單位4
納爾遜級驅逐艦,次級艦單位1。5
泰阿級護衛艦,次級艦單位1
所以,實際有地球第一造艦所、翠海星造艦所、火星造艦所、土星造艦所等4座造艦所滿足生產主力艦的條件,總共此時星聯應造有8艘主力艦,分別是波江級4艘,寶瓶級2艘,御夫級2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