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這宅子裡還有個得寵囂張的月姨奶奶。暫時,很安全。
放下這頭,張歆想到父母姐姐。十八歲離開家鄉,一年回去一兩次,每次住不了幾天,一週打兩三次電話,多半說個二十來分鐘就掛了。她這麼個女兒,對於父母來說,有也和沒有差不多吧?從小乖張惹事,孝順照顧不了他們,只讓他們擔心又沒辦法。
即使這樣,知道她在某處好好活著,是他們的安慰和期望。聽說她死了,還不知會多麼傷心。事已至此,沒什麼辦法可想,只希望父母子女之間一點靈犀,能讓他們感覺到她在這邊還“活”著,會活得很好。好在他們身邊還有姐姐和兩個可愛的外甥女。
張歆暗暗算算,也有些歡喜。她生前買過四份人壽保險,總保額很可觀。抹不開情面給熟人幫忙,也是想著自己旅行太多,怕不知幾時可能遇上萬一。受益人,前面兩份分別是父母,後面兩份都是姐姐張音。她的那套房子,貸款快還清了,升值了不少。還有些投資和積蓄。她沒有配偶孩子,遺產繼承人是父母雙親。林林總總算下來,她能留給父母姐姐不少錢。父母經濟獨立寬裕,並不需要她這些錢,如果姐姐需要,自然會用來幫助姐姐。
張家兩姐妹。姐姐張音,從小就是三好學生班幹部,聰明好學,品學兼優,心存大志,卻在大學裡遇見命定的那個人,從此收起翅膀,乖乖做了賢妻良母。妹妹張歆,從小不求上進,得過且過,人生最大願望就是“走遍五湖四海,吃遍四面八方”。
幸而有個善於引導的媽媽,啟發她說:“你得好好唸書,上個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才能掙到足夠的錢去實現你的理想。”張歆從此開竅,課外沒少玩,課內功課也開始上心,身為“張音的妹妹”也佔了點便宜,一路順利升學,換了幾個工作,錢途越來越好,小小也算事業有成。
張家兩老每每想起兩個女兒,總有點遺憾在心頭。欣慰大女兒生活幸福平順,又遺憾她為了愛情放棄了追求,可惜了她的才華能力。欣賞小女兒的獨立風采,又發愁她固執,兩次放棄那麼好的物件,恐怕孤老終身。因為這消不去的遺憾,兩老對女婿和外孫女,還比對兩個女兒更待見些。
他們想不到,寶貝女婿正是徹底壓垮小女兒對婚姻最後一點勇氣的那根稻草。
擔心和未來婆婆處不來,張歆悶悶不樂,出差中得一日空閒,到近處的風景點散心,恰好看見對妻子聲稱在另一個省份的姐夫與一年輕女郎耳鬢廝磨,親暱不已。一直以來,眾人眼中堪稱典範的婚姻,自己和家人心中的完美丈夫和父親,真相竟如此不堪!
張歆什麼也沒做。即使親如姐妹,畢竟是另一個人的丈夫,婚姻,和生活。她上前撞破,受傷的首先是她的姐姐,她的父母。一時暢快,也許會把姐姐逼上不歸路,也許未必符合她的家人的利益。
兩三年過去,張音的婚姻仍然維持著表面的完美。張歆透過自己的渠道探知,姐夫換過兩面彩旗,大有維持紅旗永遠不倒的意思。張歆看不透的是張音。張歆覺得張音比以前沉默了,沒有以前開朗了,似乎有心事,對丈夫比過去冷淡了,全心全意撲在了兩個女兒的身上。不知道是她心理作怪,不能客觀,還是事實如此。也許夫妻之道就是如此,漸漸歸於平淡?也許張音並沒察覺什麼,只是愛女心切?也許她察覺了,為了維持現狀,選擇隱忍?
姐妹倆性格不同,又都非常有主見,雖然互相關心,卻從不曾親密到“無話不談”。張歆只能瞎猜,什麼因素會迫使姐姐隱忍?不外乎經濟和親情。
張音的工作體面穩定輕省,收入卻不算高,開完保姆工資剩不下多少。丈夫創業成功,一家人生活富足,吃穿用都是上等,雙胞胎女兒的教育費用更是可觀。在中國,很多財產收入不透明。離婚,女方在經濟上多半會吃虧。張音驕傲清高,勢必不會為了幾個錢,一次次與曾經摯愛的人對簿公堂。那就必須讓女兒們失去父親之餘,忍受生活水準大幅降低。
張歆不婚,張音的美滿家庭是父母的安慰也是父母的驕傲。猛然告訴他們青年才俊又孝順體貼的女婿實際上是個猥瑣卑劣的浪蕩子,女兒婚姻將告破裂,外孫女即將成為單親家庭的孩子,這對他們會是多大的打擊?那是他們生活了大半輩子,驕傲了一輩子的地方,愛面子的他們以後如何面對手足親戚朋友同事?
她活著不能對姐姐有所幫助,死了倒還有點用處。有了那些錢,姐姐至少不會被錢束住手腳,需要做出選擇的時候,可以依心而為。
她死了,沒白死。又不是真的死了,得到了一個新的機會,如願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