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美國有一位著名的高空走鋼絲的表演者名叫瓦倫達,他一輩子表演都很成功,但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卻從鋼絲上掉下來摔死了。事後他的妻子說:“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一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絕不能失敗;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著走鋼索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瓦倫達的失敗,其實是敗給了自己。他一心想著事情能不能做好,而無法專注地去做事,因而就無法獲得成功。
後來,人們把這種不能專注做好眼前事情、患得患失的心態稱為“瓦倫達心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瓦倫達事件”也在不斷重演。每次高考成績一出來,就會有好多學生到心理醫生那裡尋求幫助。原因是好多原本在學校裡成績不錯的孩子,在高考時失利,一些人甚至連專科線也沒過。
如果長期壓力過大,甚至還可能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病症。比如一個人若長期處於壓力或過重壓力之下,他的身體最終會因無力招架而崩潰。他可能會患上冠狀動脈心臟病、高血壓等生理疾病,或者抑鬱症和焦慮等心理疾病。同時,過重壓力還有可能導致個體行為改變,如酗酒或服用鎮靜劑。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應該給孩子提出要求,但是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孩子才能心情放鬆地去學習和生活。當發現孩子的壓力過重時,父母應該幫助孩子減輕壓力,調整好心態,以最佳狀態去學習和生活。
如何給孩子減壓呢?
⑴父母要調整自己的期望。不切實際的期望對孩子的殺傷力很大。引領孩子成長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的心態。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