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2 / 4)

小說:色經 作者:笑傲網路

酒期間必須杜絕性茭行為,否則酒會變酸。希臘的印第安人認為在他們遠征之前必須戒絕性行為三天三夜,否則遠征將以慘敗而告終。南部非洲的巴比第斯和巴康嘎斯人把這個禁忌擴充套件到那些仍然停留在村莊裡的人們。在很長一個時期內,人們相信獵人和水手在出發前一定要戒絕性行為,否則,不僅捕獲不到獵物和魚,還會有其他災難如為野獸所傷或在海里淹死,等等。

宗教和祭祀活動中的性禁忌。除生殖節日外,幾乎所有的宗教儀式都忌諱性茭。據熱內·居伊昂在《性與道德》一書中的記述:當剛果的一名高階祭司為廉潔正義旅行時,他必須戒除性行為,否則就要遇上災難。在阿薩姆,在舉行宗教儀式之前,頭目必須戒除與他妻子的性關係,否則宗教儀式在接近時會失敗。在古希臘和古印度,凡參與宗教節日者,事前幾天都要停止性生活。希伯來聖典也規定“近不御婦女”者,始可入聖殿,食供於聖殿內的聖餅。在12世紀,教會特設一個刑池,裡面混雜著鉛片、瀝青、松脂等物,凡已婚的男女在安息日。教會節日或禁食節還有性活動的,就抓到刑池受刑。

古人認為,在以上這些場合和情景下的性禁忌是至關緊要的。如果沒有近親相交的性禁忌,就不能很好地繁衍後代;如果沒有生產活動和戰爭中的性禁忌,就不能保障這一代人的生存,如果沒有宗教和祭祀活動中的性禁忌,那就得罪了神,那就會發生滅頂之災和滅門之禍。

實行近親相交的性禁忌,是有科學道理的,這是總結了“近親相交,其生不繁”的經驗教訓的結果。至於在生產活動、戰鬥、宗教祭祀活動中要實行性禁忌,這都是認為性是危險的、汙穢不潔之物的結果。塔希提人相信,如果男子於死前幾個月完全杜絕性行為,那麼死後就會立刻進入永久的宅第,不必行潔禮。希羅多德也說:“巴比倫人與妻子交媾了之後,往往即時起來焚香而坐,妻子也和他相對而坐,到天亮時他們就去洗澡,在未洗澡前不可接觸日常用具。其他民族也遵守這種俗例。”

以上這些性禁忌的出現,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且不論其內容科學與否,它總是一種對客觀世界和自身的思考,是對自己自然本性的一種控制,這表明人在性方面離動物界越來越遠了。但是,認識上的偏差,特別是對性是汙穢不潔之物的認識,在後世被擴大了,被利用了,從而造成了一千多年來禁慾、摧殘人性的嚴重惡果。

性禁慾主義的思想在古希臘就有萌芽,儘管古希臘人奉行的是性快樂主義。這是因為,縱慾和節慾、禁慾總是聯結在一起的,許多人縱慾,就有人產生節慾或禁慾的思想;在禁慾的強大壓力下,又會使人們產生“盡情釋放”的強烈願望。

在古希臘,從偉大的荷馬史詩的時代起,就借用一些英雄人物的傳奇故事,把智慧、勇敢、節制和正義視為人類最高尚的四大基本品德。這裡的節制,並不就是節制性慾,而主要是強呼叫理性控制情感、慾望,其中也包括性慾。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泰勒斯認為,為了避免由於妻室子女的不幸而引起的痛苦,最好不要娶妻。赫拉克利特看到,希臘許多城邦的青年男女放蕩不羈,“彼此相愛的人也往往為了它而相殺”;在斯巴達,由於崇尚女色,武士們所受的紛擾比因敵軍襲擊所受的損失還要嚴重,他感憤於放蕩縱慾給人們帶來的種種危害,曾經大聲呼叫,必須消除人們過度的感情慾望,“撲滅放肆的東西急於撲滅火焰”。

第三章 人的性行為的扭曲 從縱慾走向禁慾2

德謨克利特雖然認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與快樂,但又強調,人不能像動物那樣只追求感官的滿足,而要善於節制感官的慾望,追求高尚的快樂。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三代師徒,也都主張節慾。蘇格拉底強調,人不能受物質的引誘和情慾的控制。亞里士多德認為,幸福要由理性統率,無恥、妒忌等情感,偷盜、姦淫等行為,都是惡;驕奢淫逸等現象都是社會病態。柏拉圖更是主張控制情慾,他認為,各種各樣的情慾、快樂和痛苦,都是孩子、婦女、奴隸和下層平民的本性,高貴的男性應當節制慾望,過超凡脫俗的禁慾主義生活。

對後世有重大影響的是歐洲中世紀的禁慾主義。在歐洲統治了一千多年的性禁慾主義既和原始社會的性禁忌有一定的聯絡,也是古羅馬帝國由於縱慾等原因走向滅亡的一個發展結果,縱慾走向了反面就是禁慾。

古羅馬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對歐洲文化以至世界文化都有重大影響。在生活上,起初,古羅馬人和古希臘人一樣,奉行性快樂主義,這基本上是自然的、健康的、生氣勃勃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