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興奮地兩眼放光的亞當斯就知道了,典型的英雄主義中毒頗深的美國新一代小青年。
回頭縱覽俄國的歷史就會知道,俄國是一個充滿血性的國家,姑且不論這種“血性”的是非褒貶,必須得承認,他們的英雄正是俄國式血性凝結出來的靈魂——俄國的靈魂,被頂禮膜拜理所當然。但美國式英雄卻並非如此。
俄國式的英雄是歷史積澱而來,美國卻用英雄創造了他們的歷史。
一個年輕國家的歷史總是匱乏單調的,能夠留給後代瞻仰學習的的確不多,像隆胸術一樣直接填塞本不存在的東西顯然是非常不明智的。剽竊篡改歷史更是最白痴最無恥的手段。其實,無論深遠博大,還是短暫淺白,每一段歷史都有他獨特而精彩的片段,而其中一些親身經歷者自然是這些片段中最亮的閃光點。他們,就是英雄。因此,英雄最能直觀生動地對映出那些片段,他們無疑是定格歷史的最好方式。適當地放大這些閃光點,那些歷史片段就會隨之被放大,然後一篇豐滿多彩的歷史就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裡。就像亞當斯口中的蘭博。或許並非刻意所為,但不可否認的是,慘烈而飽含恥辱的越戰由此披上了一層英雄主義的浪漫面紗,從而更容易被人銘記。正是如此,美國曆史不動聲色地就被豐滿了。
但英雄主義害人不淺。亞當斯就是這種英雄主義的直接受害者,韓振則是間接受害者。英雄豐滿了歷史,可歸根結底還是歷史創造了英雄。
細看這些英雄,大都是單槍匹馬無所畏懼,危急關頭力挽狂瀾,他們其實就是這個年輕國家的濃縮個人版。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縱觀這個國家的歷史就會發現,最初的移*力是探險家、受政治*的歐洲人、遭宗教排擠的清教徒。雖然身份各自不同,但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點——追求自由,拒絕壓迫,逃避約束。或現實,或理想,原因不盡相同,他們的目標卻是一致的。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一直強調*大於主權——對自由的渴望,數百年前已經深深地在那片土地上打上了烙印。可自由終歸是需要限度的。作為一個國家,自由主義急劇膨脹的結果就是單邊霸權,成為了政客們手中的一把雙刃劍。
一倏忽的出神,韓振猛然意識到自己現在所做的一切,居然是妄圖用一己之力去幹涉一個國家的“自由”,而且還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自嘲地笑笑,韓振握緊了手裡的AK74,就算是一個國家又怎樣?!就算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要狠狠地在他的軟肋上踢一腳,傷不到他也要讓他疼一下!讓他明白,“越界”的自由是需要代價的!
取了一把AKS…74U短突,韓振另外選了一把M24狙擊步槍。相比之下,他更喜歡俄製武器,但是這把M24改進型狙擊步槍可以加裝消焰器、消音器和各種瞄準具,而SVD則沒有相應的輔助器械。想到防爆裝甲車,順手拿一具RPG,韓振又往旅行箱裡裝了半箱子手雷,最後帶了一些輔助用具。
一旁的亞當斯當時臉色就變了,“你準備殺光邁阿密的人?”
“你電影看多了!”韓振瞪了他一眼,“我不是蘭博!就算蘭博,我覺得他想幹掉整個邁阿密也需要帶兩顆‘民兵’。”
天真是可愛的,可是過分天真就是白痴了。
“事實上,我一個人也不想殺。可是,參加葬禮,我們總要帶些禮物。中國人講究禮節,來而不往非禮也!”
不由分說,拽過亞當斯,韓振提著箱子彈藥,將AKS…74U、M24、RPG一股腦掛在了他的脖子上。亞當斯腿一軟,差點坐到地上。
電影和現實的差別只有親身體會了才知道。電影裡的蘭博抱著機槍,扛著火箭筒,翻山越嶺如履平地。敵人在槍口下像是割倒的麥子一樣,一排排倒下,流淌成河的鮮血彷彿大麻一樣讓人興奮。一發火箭彈拖著長長的尾焰飛過去,爆發出煙火一樣絢麗的火花,火光閃過,敵人通通被炸上了樹梢。電影畫面酷地讓人為之瘋狂,可事實上,亞當斯的脖子快要被這些酷勁十足的傢伙勒斷了。亞當斯從來沒有想到過這些東西會這麼重。親眼看見子彈射中人體,嘗過噴湧出來的鮮血,亞當斯再也不覺得這些傢伙好玩了。冷冰冰的槍管貼在身上,亞當斯的眼前不斷地閃現著邁克爾渾身血淋淋昏迷倒地的樣子,除了恐懼,不再有任何感覺。
好半天,亞當斯的臉還是白的,目光呆滯。
“你知道嗎,我爸爸就是死在AK的槍口下。三發的子彈射進了他的身體。”亞當斯看了看脖子上的AKS…74U短突,伸了伸手,還沒碰到槍,觸電似的又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