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意”的學生基本各佔三分之一。“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感覺學無所用”。相比之下,所有就讀於香港高校的受訪學生中,有63人對自己就讀的高校感到“滿意”,57名同學認為“現在就讀的大學比當初
看來,狼真的來了。香港高校憑藉先進的教育管理體制、高額獎學金、英語教學、國際化視野已受到內地學生追捧。薛湧們觀點也不無道理:首先,香港有獎學金優勢,教育質量有保障;其次,香港社會已進入老齡化,急需年輕人才為本港服務,大陸的精英學生無疑是最佳選擇;最後,香港國際化程度高,紛紛成為大陸學生跳向歐美的中轉站。這種機會的增多,也為香港院校在國際上增加了美譽度,更加刺激香港院校來大陸攬才。
第十二章 編織校園人際網(1)
美國總統布什在給耶魯學子的《人人都可以當總統》演講中說:“我不是很出色地完成了學業,但結交了許多讓我終身受益的朋友,也許有的同學認為,大學只是人生受教育的重要部分,殊不知,‘大學生活’四個字內涵十分深厚,他既包含豐富的學科知識和學術氛圍,也蘊藏著許多支撐人生成敗的觀念,還有那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值得結交的朋友。”布什四年結交了4000多名耶魯學子的1/4,也就是每天結交一個人。
大學學習,一方面在於學習知識技能,另一方面要學會與人打交道,在校園裡編織屬於自己的交際圈。只要善於觀察,真心付出,不管是在北大這樣的名校,還是在名不見經傳的學校,都能收穫屬於自己的朋友圈,而這將是你大學時代的一筆寶貴財富。
北大圈子
時下流行“圈子”文化,凡事都講圈子,就連部落格都分好了各種圈子,看來圈子確實很重要。不妨聽聽青蛙和蜘蛛的故事:青蛙和蜘蛛是一對朋友,有共同的愛好,吃飛蟲。年輕時,青蛙體健貌美,身手敏捷,水陸兩棲,過得很自在,讓蜘蛛很羨慕。等倆人年老時,情況發生了逆轉。老青蛙對老蜘蛛說:“我一生辛勞,只勉強餬口,現在年老體邁,將要飢餓而死。而你如今卻衣食無憂,這世道真不公平。老蜘蛛說:“你之所以艱辛,是因為你靠四條腿生活,而我是靠編織一張網。”
北大的牛人太多了,無論是各院系牛教,還是各色牛學生,都有其獨到之處。但大學校園人數眾多,每天面對繁重的學業,不能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交際。其實,身處大學校園,就要利用好各類圈子,從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大學圈子太多了:宿舍圈子、班級圈子、院系圈子、社團圈子、學生幹部圈子、老鄉圈子等等。一入大學,大家就有了天然圈子:宿舍圈子、班級圈子、院系圈子。大學時代的友誼是珍貴的,尤其是舍友、同窗。一間宿舍,大江南北,很有可能就要成為四年相伴的“親人”。班級同窗,同樣如此,尤其是小的班級,四年相處下來,也儼然成了一家人。很多畢業生,最有感情的還是這些朋友。當然,對國內大學來說,院系圈子優勢不是很明顯,在歐美實行寄宿制院系中,校友見面的就是:“你是哪個學院的?”同一個學院,比同一所學校的感情會更深。
大學時代,除了這三個天然圈子要利用充足以外,還需要在校內利用好其他圈子。老鄉圈子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資源。尤其剛入大學,來自同一個地區的老鄉,操著熟悉的家鄉口音,吃著同樣口味的菜餚,聊著同樣感興趣的話題,這些是自然親近的有利條件。在北大,各個省級的老鄉社團也很紅火:之江發展研究會(浙江)、江淮發展研究會(安徽)、黔中文化發展促進會(貴州)等都不錯。在參加社團、做學生會、團委等幹部等都能形成圈子,找到好朋友。
煮熟的雞蛋
把蘿蔔、雞蛋、咖啡三樣東西,放到沸水中煮上20分鐘後,再來觀察三樣東西的變化:本來堅硬的蘿蔔已經變得疲軟了,曾經擁有薄薄雞蛋殼的雞蛋,裡面卻在一點點的變得夯實,而咖啡隨著沸煮已經改變自身的顏色和性質了。
大學校園相對社會要純潔、清靜,但如今大學越來越社會化,身邊的人並不都是可以做朋友的,要學會判斷,更要有自己的原則。我們要學會做一個煮熟的雞蛋,透過一群優秀的朋友激勵,讓自己從不成熟到不斷夯實基礎,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大學人,而不要結交“酒肉朋友”,讓自己頹廢下去,甚至完全改變自己的顏色。
每人有每人的擇友標準,除了志趣相投外,最重要的是品性。不要輕視身邊的每一位人,只要他(她)的品性沒問題,都有某個值得我們學習的長處。在形成的朋友圈中,要學會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