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猶太人即要報國又要賺錢的精明,也許歷史的程序真的就要再一次被改編。也許因為大漢的崛起,而被搶了風頭的德國人,將再一次成為戰爭的主角。
好在,神之子的幸運值夠高,好在基於全球佈局策略,以色列被提前促生,摩薩德被提前促生,而更為關鍵的是,這一次,猶太人從一開始,就與大漢站在了一起。
就在關滄海還在為“三角進攻”的支點第三分艦隊力量過於薄弱而擔心之時,就在聯合艦隊參謀長鍾傾國中將乘直升機降落在公瑾號航母上,宣佈百慕大戰役開始之時,在比斯開灣與亞速爾群島之間的西歐巴羅海盆之上,另一場大戰已經悄悄拉開了序幕。
因為這場海戰的戰場接近英格蘭南部與愛爾蘭之間的凱爾特海,所以在後世又被稱凱爾特海戰。而交戰的雙方正是奉命執行護航任務的猶大王國紅盾艦隊與德國重新組建的公海艦隊。
這是德國曆史上的第二支公海艦隊,第一支當然是在著名的日德蘭海戰中戰敗的那支希佩爾艦隊。誠然,必須要承認,日德蘭海戰,希佩爾艦隊雖敗猶榮,德國海軍表現出了極其優秀的戰鬥素質和戰鬥勇氣,失敗只是因為英國戰艦擁有絕對的數量優勢。德國人贏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吞下了戰略性的失敗——日德蘭海戰之後,德國公海艦隊就被困在了海港中,再也沒有能夠打破英國人的海上封鎖。
話說,無論海、陸、空,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德國人的哪次戰鬥不是以昂揚的鬥志贏得世人的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