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已經失去對空軍的抵抗能力之時,當時負責投彈任務的那架地獄眼根本沒有任何的顧忌,飛行員可以駕駛著戰機隨意盤旋,投彈員有時間一次又一次的瞄準預定的區域。
而“藍芬”不僅是在夜間執行任務,還有可能面對美國致命的攔截。最主要的是,藍芬號的“雷達”瞄準完全依靠的就是指揮部事先提供的座標。換句話,飛機下邊的橡樹嶺是什麼樣,遭到空襲後會變成什麼樣,這三位飛行員在任務期間完全不清楚。
裝載了精確制導裝置的4號小淘氣也並非是第一顆“小淘氣”那樣,完全依靠滑翔飛落,而是在由“藍芬”號指定區域投落之後,會在空中根據“藍芬”號機載雷達的引導,準確的命中指定座標。
換言之,拋開“淘氣寶寶”的爆炸性質和爆炸當量來說,它也不是一顆普通炸彈,而是一顆精確制導的核彈。在它的身上,已經初顯後世可以進行精確打擊的裝載核彈頭中遠端導彈的風采。
藍芬號的投彈地點距離爆炸點有十幾公里的距離,而且也沒有其他敵機的攻擊,這使得它可以保持平穩的飛行姿勢,給飛落中的“小淘氣”提供足夠的引導命令。
就如在此刻,1944年7月13號的零時4分,“開啟所有航電裝置,恢復機載通訊!
機長黎凡生上校高聲喊到,機艙就這麼大,一共只有三個人,封閉極嚴的環境中,輕聲的語音都能夠聽得到。這麼大的音量純屬緊張的情緒所至。
張鐵仲少校和馬文才上尉並沒有慌亂,有序的開啟了各個裝置的開關。雖然他們的表情同樣的嚴肅無比,在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