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是心理戰的附屬手段,這是攻心為上,軍事戰爭是用來為征服民心而服務的。
鳳凰的時事評論員說,薩達姆的坦克就剩下兩輛,實在是太慘了,好歹它也是堂堂一代王朝啊。我個人覺得,薩達姆簡直就是一代巴比倫王。您不信啊,咱就看看他的軍隊叫什麼名,哪個國家把軍隊叫做衛隊?這個特別共和國衛隊,不就是御林軍嘛,皇帝的軍隊啊。他最貼身的保鏢,那不就是大內高手血滴子嘛。這個軍隊是為了保衛他這個王朝而服務的。我覺得薩達姆其實也該知足了,怎麼說也是一生偉業啊。能像他這樣過一生的人,人間能有幾個啊。當然,咱們也不羨慕他。但是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難道他真的就這樣給人滅了嗎?唉,下面的這段電視新聞絕對是歷史性的畫面。我看了好幾遍,越看越覺得這段畫面堪稱經典啊。其中每一個細節裡面所象徵的含義,真是無量無邊。我看到的第一個鏡頭,就是薩達姆雕像的頭顱被人用鐵索拴著在街頭拖行。
【電視解說】
巴士拉城外,遠遠就能看到伊拉克總統海山的雕像豎立在大門口,似乎象徵著巴士拉仍然是在海山的勢力範圍中。為了讓城內居民瞭解聯軍早已取得巴士拉的掌控權,留守的英軍“沙漠之鼠”特種部隊,星期五用坦克車和繩索把侯賽因的雕像拉毀。侯賽因倒下了,巴士拉城也陷入第二波清剿活動。
今天上午,我在美國FOX電視臺看到最新的一條新聞。說在“斬首”行動中,所炸的薩達姆藏身的地堡呈現出來,當時有很多線人給美國提供情報,這些線人眾口一詞,說在地堡戰前,他們看著薩達姆進去了,但是到現在為止,沒見他出來過。如果這樣的話,在昨天新聞裡不是播放過薩達姆在街上露面跟群眾見面的畫面嘛,那個可能就是替身。你覺不覺得,薩達姆他一方面有點像孫悟空,可以分身好幾個;一方面又有點像土行孫,動不動就玩這個土遁,就在地底下待著。而且還聽說,“斬首”行動真的把他炸傷了,耳膜出血,昏迷了幾個小時。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不過說到薩達姆的結局,我倒是想起一位記者對他的採訪,這位記者當時問了一個問題“你最大的理想是什麼”,薩達姆答道:“萬古流芳。”薩達姆還說:“我希望我死的時候,身邊躺滿了敵人的屍體,我希望(自己)永遠地被封存在阿拉伯的神話傳說之中。”所以有很多種分析說,薩達姆不會用化學武器。但是這位記者從薩達姆的性格來分析,認為薩達姆不會用化學武器。因為薩達姆的理想是做一個流芳百代的人物,如果他把全城的老百姓綁在一起跟他一塊死的話,那他就可能遺臭萬年,就不會有好名聲。
這是這位記者的個人分析,但是,我們現在最大的疑問就是,薩達姆的命運究竟如何?
二刻拍案(1)
【二刻拍案】
【海灣風雲日誌】
2003年4月12日
美英佔領下的巴格達呈現混亂局面,連日來,搶劫現象隨處可見。
一些“自由”了的巴格達民眾,甚至衝進總統府,大包小包,如入無人之境。
現在的伊拉克是什麼局面?全國大哄搶,分田、分地、爭王。昨天不是說平民搶東西嘛,其實美軍也搶東西。第三步兵師有個卡特上尉,他們感覺這仗快打贏了,你瞧,他的語氣:“我他媽的就覺得巴格達是我的,是我們佔領的。”他們進了薩達姆的總統府,抽水馬桶用一用,鍍金的,水龍頭黃金造的。菸灰缸不錯,我們家正缺,拿回去當個紀念品。再一看,有一個雕金的阿拉伯玻璃器皿,嗯,這個也可以,我們家正缺少這個裝飾品,也順了回來。還有什麼呢,枕頭,枕頭將來可以送給女朋友……開始搶了,美軍中央司令部還公開說呢,說:希望我們的軍官和士兵,能夠提高道德情操。這玩意兒的潛臺詞就是:我們現在的道德情操不太高。
看看美軍是怎麼衝進總統府的?美國大兵衝將進去,仔細搜尋,看看有什麼可偷的。好傢伙,他們沒見過這樣的皇宮。這一總統府,花20億美元建造出來。薩達姆的地堡,也是花了6600萬美元建造的。大部分美國兵都是來自美國的鄉村,來自一些貧窮階層,沒見過這麼富豪的地方。所以他們看傻眼了。唉喲,好傢伙,能腐敗成這樣?!
再看,美國兵也有這習慣,跟咱們很多中國遊客的習慣一樣,到什麼地方他都題“到此一遊”——美軍到此一遊,你看USA WAS here!
現在可是一片亂象啊,不管是銀行、酒店、政府機關還是什麼地方,幾千人上去哄搶,看見什麼拿什麼。有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