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這還要有一定運氣,恰好走對了路。
智慧山開始推測後,孫翔就沒事可幹了。他觀察了一會兒粘羅他們的工作,判斷出他們整個研究的步驟。為了不太突出自己,他也在實驗室做了些實驗,閒暇時就對那些剛剛從逆火智腦中得到的資料進行學習。
窮舉方式的推測極耗智慧山的資源,也非常耗時,他花了二十多個小時才推測出第一個結果,五十個小時之後,他將最可能的結果向孫翔羅列了出來。
一共三種可能,都與空間有關,看起來這是一臺源力驅動的空間裝置,不過它們與孫翔學過的空間知識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體系。
孫翔以前製作的空間裝置,不管是空間容器還是傳送裝置,都是以裝置中的能量引起空間異常,以此達到增容或者空間置換的目的。而智慧山推算出的三種可能都不是這樣,它們更像是讓空間發生變異,不管是從能量的使用效率,還是對空間的理解,這三種新發現都要比孫翔掌握的技術優秀。
沒有什麼比掌握新的技術更讓孫翔欣喜的了,只要找出三種可能中真實可行的一種,他就可以邁入了另一種空間理論的體系。孫翔從對它模糊的理解上,意識到這種理論的優越性和發展前途,這將會讓他對空間的理解更進一步。
現在,孫翔正式開始為論證這套裝置的功能進行試驗。智慧山的數字模擬環境畢竟是模擬出來的,它能最大限度輔助研究工作,但是極少部分特殊實驗模擬環境卻不能完成,這時孫翔只能自己動手,在真實環境中把實驗完成,將得到的結果交給智慧山,最終的結論依然要智慧山分析出來。
孫翔閉著眼睛,帶著他那副眼鏡式智腦默默地靠在座椅上,需要自己動手的實驗他已經完成了,智慧山正透過那隱秘的小裝置告訴他分析結果。
“透過模擬、分析,我得到了這套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