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非常不好。其實這個結果也在孫翔預料之中,飛船已經有三千年的歷史了,而且三千年前還遭受嚴重損傷,現在還有部分裝置能正常工作,已經非常不可思議,也不能再有什麼奢求。
生命三號除了生物供能體系、能量護罩以及骨架沒多大問題外,其它方面多多少少都出現了麻煩。現在要依靠它自己離開海底,沒有可能做到。
要將它帶離海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孫翔來說這件事非常辣手。在通常情況下,要將一艘飛船帶離原地,只需要動用另一艘擁有足夠動力的飛船,透過牽引光線將它拖離就行了。
可是這種方法用在生命三號身上有兩個難點,一是生命三號太巨大,如果將它挖空,足可以裝下六艘棲息號,拖動它需要多大的飛船呢?
如果光這個問題,孫翔或許還能解決,因為棲息號本身動力系統經過改造後非常出眾,再加上龍翔艦隊中幾艘大型戰艦,光拖動它應該能行。
可是另一個問題出在生命三號的防禦罩上,不管用什麼牽引方式,都需要它降下護罩,目前飛船的狀態幾乎已經千瘡百孔,降下護罩整艘飛船就成了龍宮,也就意味著飛船徹底報廢,能有用的只有一個骨架。孫翔決不會費那麼大手腳去撈一堆廢物上來,護罩肯定不能降下。
似乎正常手段都沒可能撈起生命三號,孫翔苦惱的思索著該怎麼辦?難道真要放棄它?
“老闆,你安排的任務都已經完成。蒙曼他們在詢問你什麼時候能回去。如果沒其它事,我覺得應該結束這次探險了。”智慧山的聲音適時響起。
孫翔只能同意他的意見。再這麼待下去也沒什麼用,還是到外面集思廣益,說不定別人有辦法。
出去要比進來容易,生命三號上有專用裝置,在能量防禦罩存在的情況下溝通內外,不需要再動用源力特性轉換器,用強硬手段破壞小範圍的護罩硬擠著出去。
為防萬一,孫翔讓智慧山始終控制著三號,畢竟休眠中的半能量體沒辦法帶出飛船,要是亞特蘭蒂斯人在三號上留有後手,它或許會重新將半能量體釋放,以他瘋狂的性格,或許會毀了整艘飛船。
這次探險雖然沒能從飛船內帶出實物,不過得到的好處絕對不會少,一艘巨型實驗飛船,它的資料庫中不缺的就是技術,特別是其中的生物技術,可以說領先於大多數頂級文明,這些可都是無價的財富。
孫翔還從這些資料中找到了自己目前正好需要的一項技術--網路技術,這可不是地球上的因特網技術,而是連線遙遠行星的真正網路技術。當初孫翔還是一名傭兵,執行的一項任務就是為奎因爵士用財富換回架設網路的技術。現在,他得到的就是類似技術。
他早就有了為地球架設網路的想法,可惜手中缺少這種技術。這可不是隨便拉根線就行了,它涉及到了蟲洞理論和特殊粒子的應用。凡是涉及到蟲洞的基本上都是頂級文明的領域,想要加入網路,除非有頂級文明幫助,自己幹就不要想了。
孫翔這次從飛船上得到了全套資料,雖然製造裝置的材料價格昂貴,但是砸鍋賣鐵買上製造一套裝置的材料孫翔現在勉強能做到,至於製造,孫翔自信沒有問題。
對孫翔來說,唯一的困難,就是尋找一個天然的蟲洞。架設網路必須尋找一個蟲洞,這在其它星域或許不算問題,但太陽系附近還真困難。出奇穩定的空間結構連跳躍點都極為稀有,更何況只在不穩定空間出現的蟲洞。
孫翔將所有小型戰艦都派了出去搜尋,最後,在三十多光年之外終於找到了一個。雖然遠了點,不過也勉強符合要求,最多在蟲洞附近多假設幾個超遠距離通訊裝置。
地球的“入網”花了孫翔半個多月時間,當他完成這些之後,對這最表示歡迎的,是駐守在地球的那些外星記者們。
這個時候的地球,外星記者幾乎氾濫,每個大城市至少都有幾十、上百名外星記者常駐,走在路上說不定就能撞到一兩名。這些記者最痛苦的,就是和總部的聯絡。他們不僅擔心資訊保安問題(他們發出的資訊都需要進過龍翔艦隊的中轉,這種情況很可能會洩密),而且每次聯絡都需要一段時間的等待。這是因為龍翔艦隊的“頻寬”有限,以前記者少的時候還看不出這種限制,現在記者一多,問題馬上顯現。
採訪資訊總要及時發出去,新聞失去了時效性也就失去了大部分的意義,以前同時進行傳送的記者一超過五人,就馬上進入排隊程式。以地球上十萬左右的記者來算,每時每刻有多少報道要傳送出去,這幾乎成了他們的心病。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