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2 / 4)

小說:茅山傳說 作者:絕對601

得怎麼樣了?

第四百三十三章 尋找出口

“吳兄弟,如果你有苦衷,我就不強人所難了。”李三見吳志遠久久沉思不語,以為他心中不願意與自己結拜,臉上期待的神情一掃而空,顯現出無盡的失落。

吳志遠捕捉到了李三臉上的表情,心想對方救過自己兩次,看來又十分珍惜與自己的這份邂逅之交,心中不忍拒絕,於是點頭答應:“好!”

李三頓時一臉欣喜,一拍吳志遠的手臂,笑問:“吳兄弟多大年齡?”

“我屬牛,今年虛歲十八。”吳志遠笑道,李三顯然比自己的年紀要大得多。

“我屬狗,今年二十一,痴長吳兄弟三歲。”李三笑道。

“大哥!”吳志遠連忙稱呼,李三也忙以“義弟”相稱。

墓室之中無香無酒,兩人省去了繁文縟節,朝天跪拜,八拜過後,李三感慨道:“我燕子李三一向獨來獨往,沒有人敢和我扯上關係,生怕惹來殺身之禍,沒想到今日居然得到了一個知我心懂我意的好兄弟,真是不枉此生!”

“大哥不必為世俗的眼光而介懷。你我既為兄弟,以後就同患難,共生死!”吳志遠語氣誠懇道,其實他的內心是猶豫的,與李三結拜為異性兄弟,不知道這會不會是他畢生之中所做出的一個錯誤的決定。

兩人席地而坐,將自己進入慈禧地宮的經過大致說了一遍,原來李三本來並沒有打這座皇陵的主意,他雖然以偷盜聞名,但偷的都是陽人的財富,從來不染指陰財。在他的老家滄州一帶,盜墳掘墓都是違反天理人道的行為,死後是要下十八層地獄的。

李三從小習武,因為對武學十分痴迷,又獨具天賦,所以不僅學會了家傳輕功,還在此基礎上加以改良,創造了一套適合自己的輕身功夫,飛簷走壁無所不能。因為小時家鄉鬧饑荒,從那時候起,李三便開始了他盜富濟貧的一生。同為窮人出身,李三對老百姓的疾苦生活十分同情,因此他所盜取來的財物,大都分給了貧苦百姓,自己留下來花費的很少,只求滿足溫飽。

後來因為屢次犯案,被當地管事的盯上,警察局、軍閥和一些私人力量都四處捉拿他,就連孫大麻子那股勢力也想將他捉拿歸案,而事實上李三隻是偶爾從孫大麻子那裡順走幾把駁殼槍而已。後來孫大麻子在莊園里布下重重陷阱,最後才將他擒住。

沒想到就在孫大麻子帶著吳志遠和月影撫仙到了滄州地界所在的莊園時,李三憑藉脫骨術從牢房裡逃了出去,還一路跟隨孫大麻子的馬車,並在吳志遠和月影撫仙假寐之時,潛進車篷內,拿走了布袋裡面的駁殼槍,其他東西一概未動。

當時李三並未對孫大麻子和吳志遠、月影撫仙三人產生太多的興趣,而是徑直去了滄州城,將一戶富貴人家家中所藏的大洋全部盜了出來,放在城東城隍廟前派發,結果卻引來了吳志遠的觀望。

李三當時就認出吳志遠正是在孫大麻子所駕馬車車篷內的人,心生好奇,便上前與他搭訕,豈料幾句對白過後,被吳志遠的那幾句對自己的看法的話打動。聽到吳志遠說是來走親戚的,他想到了與吳志遠同行的孫大麻子,於是心生疑惑,便暗地跟蹤他們的馬車,一直到了這座慈禧皇陵的地宮之內。

後來見吳志遠與孫大麻子一行人分散,李三便憑藉高超的輕身功夫,一直跟隨著吳志遠,試圖暗中保護,同時看看他進這地宮的真正目的。因為在他看來,吳志遠絕非那種盜墳掘墓利慾薰心之徒。正因為這樣,他才在機緣巧合下救了吳志遠兩次。

聽完李三的話,吳志遠不由得一陣唏噓,在對李三瞭解了更多的基礎上,對李三的人品和本事也是暗暗稱讚,他讚歎道:“原來當日從車篷裡拿走駁殼槍的真的是大哥你,其實當時看到那紙折的燕子,我們就猜到了七八分。”

李三聞言哈哈大笑道:“其實留紙折燕子我也是仿效他人的,小時候在街頭茶館聽人家說書,《三俠五義》裡面的大盜花蝴蝶每次偷盜後都留下一隻花蝴蝶做標記,我一時孩童性起,也就模仿著折了一隻紙燕子留在偷盜現場,這個習慣一直保持了下來,沒想到竟成了燕子李三的獨有標記。”

兩人又將自己的身世等簡單聊了聊,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吳志遠沒有太多隱瞞,將自己的情況悉數相告,連自己來這慈禧皇陵的目的也不例外,只有曾與杜月笙結拜一事,沒有提起。

短暫休息了片刻,兩人開始考慮出這間陪葬室的方法。現在看來,只有石門這一條路可走了,但石門之外就是雞冠怪蛇把守,那妖蛇的神通兩人都曾見識過,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