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臣不過據數而言,豈敢妄議是非?至於大王所言,臣實在未曾演過?”
紂王聽此,心道,“前時姬昌之子伯邑考獲罪與我,愛妃讓我擇機會整治姬昌,為她報仇,今日便正好試上一試,若姬昌果真算得準,便就此放他回西歧,若不然,再將他問罪。豈不是好?”
如此一想,紂王便道:“姬昌,你既然甚得先天八卦,便試演朕躬一數,看天下如何?”
姬昌道:“前演之敗不吉,故對費仲、尤渾二大夫言,即日不吉,並未曾言什麼是非,臣安敢妄議?”
紂王聽此,頓時大怒:“你果然說過朕不能善終,自誇壽終正寢之話?你這話非忤君,卻是何罪?此正是妖言惑眾,以後必為禍亂。朕今日先教你先天數不驗,不能善終。”
遂傳旨:“將姬昌拿出午門,以正國法。”
左右侍衛上前便要拿人,只見殿外有人大呼道:“大王!姬昌不可斬!臣等有諫章。”
紂王急視,見黃飛虎、微子等七位大臣進殿,俯伏奏道:“大王!天赦姬昌歸國,臣民仰德如山。且其先天數,乃是伏羲先聖所演,非姬昌捏造,若是不準,亦是據數推詳;若是果準,亦是直言君子,不是狡詐小人,陛下方可赦其小罪。”
紂王聽得果然有人為姬昌求情,更添怒火道:“憑自己之妖術,謗主君以不堪,豈得赦其無罪?”
比干奏道:“臣等非是為他,實為國也。今陛下斬姬昌事小,社稷安危事大。姬昌素有令名,為諸侯瞻仰,軍民欽服。且其先天資料理直推,非是捏造,如果聖上不信,可命姬昌演日下吉凶。如準,可赦其生,如不準,即坐以捏造妖言之罪。”
紂王見大臣力諫,只得准奏,命姬昌演日下吉凶。姬昌在殿上取金錢一晃,大驚道:“大王,今日太廟火災,速將宗社神主請開,恐毀社稷根本。”
紂王,聽此,不由怒道:“數演火患,應在何時?”
姬昌道:“應在午時。”
紂王道:“既如此,且將姬昌發下囹圄,以俟午時之驗。”
眾宮出午門,西伯感謝七位殿下。黃飛虎道:“賢侯午時顛危,必預斟酌。”
西伯侯道:“且看天數如何。”
眾官聚集午門等候午時到時,吉凶禍福。紂王則謂費仲道:“姬昌言午時太廟火災,若應其言,如之奈何?”
尤渾奏道:“傳旨令看守太廟宮官仔細防閒,亦不必焚香,其火從何而至?”
紂王喜道:“此言極善。”遂令費、尤二人悄悄出去辦事,卻說武成王黃飛虎約七位殿下,在午門等待,卻不見火災之事,命陰陽官報時刻。
陰陽官報道:“稟上眾老爺!正當午時了。”
眾官見午時太廟未起火,正在驚慌之際,只聽半空中霹靂一聲,山河振動,忽見陰陽官來報:“稟上眾老爺,太廟起火了。”
比干不由長嘆:“太廟災異,成湯必不久矣。”眾人齊出午門看火。
卻說說紂王在龍德殿正聚文武商議時,只見奉御官來奏,果然午時太廟火起。只嚇得紂王魂飛天外,魄散九霄。兩個奸臣肝膽裂盡,西伯真聖人也。
紂王道:“昌之卦數,今日果然應驗,大夫如何處之?”
費、尤二人奏道:“雖然姬昌之數偶驗,適逢其時,便不可恕他回國,等今日誇官事情了結,陛下若恐眾大臣有所諫阻,只赦放姬昌須如此如此,天下可安,強臣無慮,此四海生民之福也。”
紂王喜道:“卿言甚善。”言未畢,微子、此幹、黃飛虎等朝見畢,比干奏道:“今日太廟火災,姬昌之數果驗,望陛下赦昌直言之罪。”
紂王道:“昌卦數果應,赦其罪責。”
比干等謝恩而出,俱至午門。比干對姬昌言曰:“為賢侯特奏天子,準赦罪責。子明日便可然榮歸故地。”
姬昌頓首謝曰:“只好如此了。”
飛虎上前道:“文王務要急忙,今日晚間我讓人再送你出西門,再勿回來,切記切記。”
姬昌點頭同意。辭別眾人,只等天黑便逃出朝歌,回到西歧。到了夜晚一更剛過,便到西門,果然見有人為他開了城門,姬昌再不猶豫,上馬加鞭,快速往西歧而去。
卻說姬昌離了朝歌,連夜過了孟津,渡了黃河,過了澠池,前往臨潼關而去。
這日一遭朝歌城館驛官見文王一夜未歸,心下慌忙,急報費大夫府得知。左右通報費仲道:“外有驛官稟說西伯文王一夜未歸,不知何往?此事重大,不得不預先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