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來的禮物,你應該拒絕嗎?為了媽媽,你也要高高興興地把褲子穿上。”
“爸爸,你這是在強迫我。穿什麼樣的衣服是我自己的事,我覺得爸爸不能要求我必須做什麼,而且我的朋友中,也沒有穿黃色褲子上學的。”
這樣的對話一直持續到凌晨4點鐘。丈夫認為孩子無視媽媽的誠意是錯誤的,而彼得則認為不能強迫他穿不喜歡的衣服。
丈夫的話沒有錯,作為一名教師,我也很理解彼得的心理。但是,我沒有向他們說出我的看法,也沒有參與他們的對話。當然第二天我會跟丈夫進行交流。
最近,我感覺在韓國家庭裡,媽媽的口氣越來越強硬。只要是和孩子有關的事情,都由媽媽來決定。如果爸爸稍微想插一句話,媽媽總是會說:“你整天在外面,知道什麼?”
在韓國的幼兒園裡,如果問孩子們:“爸爸是什麼人?”大部分孩子回答:“掙錢給媽媽的人。”在孩子們的印象裡,買玩具時,大多數情況下是爸爸站在一邊看著媽媽掏錢。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將爸爸徹底從自己的生活中排除出去。即使自己有什麼事情第一個念頭就是“只有媽媽才能解決”。
出現這種結果,都是受媽媽的影響。而且這也無異於失去了一個教育孩子的重要幫手。當媽媽與孩子之間出現問題時,連一個可以從中調節的人都沒有了。
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為了不失去爸爸這個“幫手”,在孩子面前,我總是對丈夫保持謙讓。就是在給孩子一個小禮物時,我也一定要事先跟丈夫說一聲。
在孩子與丈夫很少見面的情況下,一定要採取一定的措施維持丈夫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不要總埋怨丈夫對自己沒有幫助。對丈夫要理解與忍讓,這樣對家庭的和諧才有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