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說長風機器廠和北方機械廠落戶的事情?有眉目了麼?我聽說青溪那邊信心很足啊。”田海華點點頭,“你們做法是對的,豐州地區是個傳統農業地區,但是就目前來看,一個地方經濟要想發展起來,除非情況特別特殊,就必然要走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道路。”
“從豐州地理條件來看,交通方便,農業資源豐富,人口眾多,而且豐州歷史上就是昌南地區水陸物資集散地,有較好的商業氛圍,這些都是豐州發展工商業,推進城市化的良好基礎,力行,你們豐州地委行署能夠看到這一點,我很滿意,看來我當初讓你先到豐州再帶一帶沒有錯,省裡有些同志還不太理解,覺得是不是夏力行犯了什麼錯誤,或者說又有什麼工作做得沒讓省裡滿意了,才會讓夏力行發配偏遠山區,而且還是一個從黎陽地區分出來的窮困山區,呵呵,現在看來我的堅持沒有錯嘛,力行,老實說,最初你心裡有沒有疙瘩?”
“嘿嘿,田書記,要說最開始沒有一點想法也是假話,覺得自己在黎陽當了幾年地委書記,工作兢兢業業,也算是殫精竭慮要想把工作搞上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怎麼這一分家還把我給弄到這豐州來了呢?說實話,我原來去豐州這邊的次數也不算多,主要精力還是放在了老黎陽的北六縣,畢竟這北六縣才是撐起黎陽經濟和財政的根基,南七縣如果拋開古慶縣外,其他六個縣經濟總量連北六縣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但是人口卻要比北六縣多上近百萬,現在一下子到了豐州,這才真的有些著忙,也才開始認真考慮豐州的發展路徑。”
夏力行也說得有些動情,這也是他幾個月來的真心話,並非可以做作,而是發自內心的感言。
“這幾個月來我還真有點食不甘味夜不能寢,就在琢磨這豐州嚴峻的現實情況擺在面前,該怎麼來為豐州謀劃一條出路。省委之所以要把豐州劃分出來,除了要讓黎陽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外,未嘗就不是想要讓豐州另尋一條不同於黎陽的道路,這條道路不同於其他,畢竟豐州情況擺在這裡,怎麼來讓豐州實現跨越式追趕型發展道路,那麼就像田書記您說的,那就要堅定不移的走工業化和城市化道路,而且這兩條路走路還得要走得協調,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正是在這個思路下,地委才統一了思想,堅定了信念,群策群力,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尋找一切適合我們豐州發展的路子,來推動我們豐州的發展。”夏力行語氣一頓,頗有些自豪的道:“現在看來我們的努力也有了一些成果,前兩天舟山同志給我打來電話,說北方機械廠已經基本和我們豐州地區行署就搬遷落戶到我們豐州達成了一致意見,並且草簽了搬遷協議,雖然是一個草簽,但是我們認為基本上不會有太大變化,剩下來的只是一些具體細節問題而已。”
“哦?”不僅僅是田海華,連陶漢都有些驚訝,豐州居然就不聲不響的把北方機械廠這邊的工作做通了,這一次來京裡開會之餘,田海華也還打算和兵器工業部那邊領導談一談,看看兵器工業部那邊領導的意見,爭取這兩家企業在搬遷時,兵器工業部也再加大一下投入規模,對於田海華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雖然在他看來豐州比起青溪來更需要這兩個企業,但是他本人也是打定主意不會在這個問題有什麼傾向,誰有能耐,誰就使出來,卻沒想到這剛一到京,那邊卻早被夏力行先下一城了。
第三卷 莫道君行早 第四十二節 夏力行的前程
“老夏,北方機械廠既然你們已經做通了工作,那麼長風機器廠那邊呢?”陶漢忍不住搶先問道。
“長風機器廠還有些難度,比起北方機械廠來,長風機器廠規模更大,效益更好,當然對於選擇物件來說也就要求更高,我們豐州底子差了一些,所以他們還有些看不上我們豐州。”夏力行笑了笑,但是言語間卻是頗有信心,“不過北方機械廠如果和我們正式簽約,肯定對長風機器廠有觸動,我們為北方機械廠準備的條件也一樣對他們適用,而且兩個企業一起搬遷到我們豐州,無論從企業角度來說,還是對我們豐州來說,從市政設施利用到統一規劃部署來說,都要節約和方便許多,這一點不容小覷。”
“嗯,你們先攻下北方廠是明智之舉。”田海華微笑著贊同,“剩下的工作力行你還要安排好啊,包括你們提出的為促進豐州城市發展的一些突破性的想法建議,省裡經過慎重研究,也已經原則同意,但是具體落實也要慎重周密安排,不能因為打著改革的幌子,影響穩定大局。”
“田書記放心,這項工作我不在這段時間,暫時由志遠親自督促,孫震同志和常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