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斤左右。”
“你們東崮就能有二十萬公斤?全縣三十五萬公斤?”沈子烈吃了一驚,說實話這獼猴桃他的確也聽說過,但是即便是在省城昌州,這玩意兒也並不多見,也就是說現在老百姓接受度有多高還是一個未知數,現在一下子就有三十多萬公斤的產量,這誰來消費?
“老梁,那這獼猴桃的銷路你們有沒有進行過調研?”沈子烈心裡有些發急,不過他不願意在下邊人面前表露出來,“這東西大家喜歡不喜歡吃?”
“沈書記,這我們可沒法調研,畢竟這東西今年才掛果,誰知道味道怎麼樣?原來那些個野生羊桃我倒是嘗過,味道不咋的,據說這一批獼猴桃是地區農業局和省農科所從農業部那邊弄來的優良品種,味道很好,但是現在大家都還不清楚,至於銷路這個東西,地區農業局和縣裡都說在國外和大城市消費者對這玩意兒很感興趣,說維生素很高,營養相當豐富,應該很受歡迎。”梁華滿不在乎的道:“我想上邊的專家肯定不會騙農民吧?”
“應該很受歡迎?專家只是說維生素和營養豐富,難道也為銷路打了包票?你們究竟瞭解過市場行情沒有?”沈子烈眉頭開始皺起來,這種沒有經過任何市場調研的主觀臆斷毫無價值,地區農業局和縣農業局那幫人怎麼可能知曉市場對這種東西的接受程度有多高,正如陸為民曾經提及過的那樣,在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情況下,這樣盲目的樂觀相當危險,弄不好就要出大事兒。
沈子烈下意識的瞥了一眼坐在角落默默的坐著記錄的陸為民,努力定了定心神。
第一卷 恰同學少年 第四十六節 危機契機
東崮區和東陂鄉的這些領導顯然都沒有把這件事情當作一回事,看樣子也是覺得這東西只要掛果採摘了,就肯定會有人要,沈子烈卻知道可這東西不是糧食,就算是當時地區和縣裡鼓勵大家種植,甚至下了計劃,但是卻沒有義務來收購這玩意兒。
“老梁,這件事情我們可能要引起重視,還有一個多月時間這獼猴桃就要掛果上市,區裡和鄉里要認真統計分析產量,這獼猴桃銷路問題也要引起高度重視,別農民按照縣裡鄉里的規劃種出來了卻無人問津,那這就會成為大問題。”沈子烈想了一想,“這件事情我回去之後會向安書記和王縣長進行彙報,我建議你們東崮區和幾個鄉鎮主要領導也要專題研究這件事情,最好形成一個書面東西儘快上報縣委縣府,請縣委縣府給予重視和支援。”
梁華遲疑了一下,東陂鄉兩個主要領導交換了一下眼色之後才道:“沈書記,沒有這麼嚴重吧?我們聽老百姓說這東西城裡邊人都很稀罕呢,肯定受歡迎。”
“老梁,我不是在危言聳聽,獼猴桃是個新生事物,你我都不知道這玩意兒好不好吃,有沒有市場,沒經過市場調查,誰能說得清楚?但是有一點我很清楚,這玩意兒不耐儲存,一般說來就是十多天到二十天儲存時間,光你們東崮就要出產二十萬公斤,光是用五噸載重汽車就得要拉四十車,我問你,你這四十車獼猴桃往哪裡拉,在哪裡去銷售,南潭,曲陽,還是昌州,在哪裡賣,誰來賣?”沈子烈有些聲色俱厲了,語氣也就沒有那麼客氣了。
“賣不掉爛掉了怎麼辦?農民辛辛苦苦栽了三年,如果這樣爛掉了,會答應麼?會不會來找你鄉上和縣裡?你們光說會受歡迎,但是依據呢?依據在哪裡?一旦賣不掉造成損失,農業稅和統提款的收取會不會受到影響?”
被沈子烈問得張口結舌,梁華雖然有些不以為然,但是還是低下頭恭敬地道:“沈書記你說得對,那我馬上安排人來統計分析,儘快拿出書面東西報縣委縣府。”
吉普車艱難的奔跑在東崮到縣城的路上,這一段雖然還是省道,但是道路狀況卻相當差,柏油路坑坑窪窪,很多地方勉強用黃泥巴和碎石補一補,有些地方乾脆就裸露開來,左一個坑右一個凼,惹得司機一路上罵罵咧咧,說交通局養路段那幫人都是吃乾飯的。
沈子烈卻知道這實在怪不了養路段的,而是縣財政沒錢。
每年財政預算給交通上就那麼一點養護經費,除了要保障南潭到豐州這一段路的路況外,南潭到阜頭這條走昌州的路線也要考慮,光是這兩條路的維護經費就讓縣交通局捉襟見肘。
作為分管財政的常務副縣長,財政的拮据讓沈子烈上任這大半年來也是頭疼欲裂,幾乎一半的精力都得要放在這如何籌措資金來確保縣裡正常運轉上,幹部職工的工資福利,教育戰線的經費保障,縣裡最基本的日常開支,這些都不可或缺的,每天看到來到自己辦公室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