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我就是擔保而已,這借的錢連本帶息還不得你來還?我這也是工作,幫你就是幫我自己。”陸為民擺擺手,笑嘻嘻的道:“到時候你若是真能掙錢發家了,別忘了到時候把我們原來的老同學們請來搓一頓就行了。”
“嘿嘿,為民,我不多說了,我若是真發家了,絕對不會忘了老同學。”方德寶憨厚朴實的面孔上浮起一抹感激之色。
他也知道陸為民為自己搞這個木耳栽培花了不少心思,除了從黎陽幫自己找來教授木耳栽培技術的技術人員外,還幾次幫自己聯絡昆湖那邊的木耳栽培大戶,自己出錢帶自己一起到昆湖那邊去學習技術,雖說來指導的技術人員不太講究,但是這中午間也得要簡單對付一頓,這林林總總來來回回花了不少錢,都是陸為民自貼腰包,讓方德寶很是感動。
陸為民選了東崮區的兩個鄉兩個團員作為自己的聯絡點,無他,方德寶是他的同學,而另外一個在霍山鄉馬頭村的丁克峰也是他的同學,應該說方德寶和丁克峰都是他讀初中是最普通的兩個同學,也是來自農村中高考中失手的同學。
這個時代的高考失手再正常不過了,這不是十多年後本科專科隨便上的年代,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這種場面讓無數人在高考這座獨木橋上折戟沉沙的事例太多了,而這個年代就算是想要考個中專也是難上加難,考上中專也就意味著你有了一個鐵飯碗,更不用說大學了。
城市的同學考不上就只有想辦法找路子就業,而農村裡的同學就更簡單,直接回家要麼面朝黃土背朝天,充當新一代修理地球的農民,要麼就打起鋪蓋捲兒奔沿海地區去,成為最早一代的農民工,沒準兒運氣好成為時代弄潮兒,也許就能擺脫戶籍帶來的限制,成為新城市人。
但是絕大多數人還是隻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複著最平凡而現實的生活。
丁克峰的情況也是方德寶告訴陸為民的,他家要比方德寶家境略好一些,丁克峰的老爹是村裡多年的村支部書記,在村裡也有些人望,陸為民也把丁克峰發展成為聯絡戶,這樣兩戶蹲點聯絡戶,也就算是有了兩個樣本,日後若寫情況彙報總結經驗,也算是有了兩個實打實的素材。
當然丁克峰情況和方德寶不一樣,所以丁克峰雖然也是搞了葡萄架下的木耳栽培,但是在規模上要比方德寶這邊要大不少,一次性就投入了三萬塊進行改造擴大種植栽培規模,這份魄力連陸為民都為之咂舌,當然這也與丁克峰的父親是村黨支部書記,而且丁克峰也在擔任村團支部書記有一定關係。
這種葡萄棚下的黑木耳栽培組合技術獲得成功這一情況也是陸為民從表哥陳崗那裡獲知的。
陳崗到昌州省農業廳培訓了三個月,回來提到了農村多種經營發展的方向,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果則果,宜林則林,提倡鼓勵發展副業,但是也談到了要避免行政干預,大概也是淮山獼猴桃事件帶來的教訓。
在獲知了這個訊息之後,陸為民立即把現在縣團委要搞的這個在農村青年團員中發揮帶頭致富的示範作用活動聯絡到了一起,如果能夠利用這個省農科所搞的這個專案實驗結果在南潭進行試點,無疑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示範效應,所以陸為民立即讓陳崗幫忙聯絡省農科所。
而省農科所也有意選擇一兩個點作為推廣試點,看到南潭縣方面這樣熱情,也很高興,這樣雙方一拍即合。
第二卷 東方欲曉 第五十八節 前世恩主
南潭縣團委和省農科所也就簽署了合作協議。
由省農科所無償提供葡萄種苗和黑木耳菌種,並提供技術指導,而南潭縣這邊則負責提供試點戶,原本陸為民希望縣團委也能拿出部分經費來支援試點戶,但是梁彥斌對此不是很感興趣,而報到縣委那邊徐曉春雖然表示了支援,但是也僅僅是道義上的支援,要想讓縣裡邊出錢,就有些渺茫了。
所以陸為民也就不指望縣裡邊能給多大支援,藉此機會自己乾脆就直接確定了方德寶和丁克峰,讓這兩戶自己最為了解的同學成為試點戶。
“德寶,你和克峰可以多交流一下,省裡邊的專家老師畢竟來的機會不多,更多的還得靠你們自己在實踐中摸索,昆湖那邊作為省農科所基地搞得比較規範,但是各方面條件也還有差異,所以最終還得靠你們自己。”
陸為民拍了拍手上的木屑渣,這種用松木渣作為培養體的栽培技術與葡萄種植相結合也算是一個突破,在昆湖省農科所基地裡獲得了成功,真正要在農戶家中來實踐成功,才能說得上是真正的成功,所以省農科所也很重視,基本上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