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力轉向了其他種族,矮人和精靈也無奈地捲入了戰爭。
其他二族在數量上確實少得可憐,可他們在各自的臨域擁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精靈的森林、矮人的山地,獸人的平原,這些都不是人類可以輕易染指的。事實上人類同時向三族開戰,實在不是什麼明智的選擇,可種族之間的差異,使得三族缺乏聯合作戰的可能性,同時也給了人類一個絕好的機會。
隨著戰爭的延續,人類的種族優勢逐漸被體現了出來。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是其他種族可以比擬的。時間一久,補給困難的,反而變成了其他三族,人類的攻擊又變得凌厲起來。
在無數次失敗後,三族不得不放下所有包袱,聯合起來對抗人類。整個戰爭的最後一場戰役,由此拉開序幕。
無邊的殺戮,是對這場被後世稱為‘翎河大戰’的最好詮釋。四大種族用千萬條生命,為這場戰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圓’的,是漂浮在翎河裡的頭顱;‘滿’的,是流淌在翎河裡的鮮血。
戰爭的結果是四敗俱傷,可人類終於在整體實力上確立了優勢,三族的覆滅已經為時不遠了。就在四族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人類的內部卻發生了混亂,以你們伊凡家族為首的軍團迅速的崛起,就這樣人類世界再次在瞬間變得四分五裂。
漫長的戰爭讓人民飽受困苦,反戰的情緒也在悄悄地蔓延,這讓一些野心家看到了希望。一場蓄謀已久的政變,在粉碎了的同時,也讓人類的前進腳步嘎然而止。
戰後的大陸和戰前已是截然不同,種族數量的銳減程度,用十室九空來形容,已不足以表達其慘烈。最難以接受的是自然的平衡被嚴重破壞,人類首先遭受了懲罰。戰後魔法師比例的猛減,就是最好的明證。一直沒有參與戰爭的龍族,再也無法獨善其身,難以忍受這一結果的巨龍,終於下定決心,出面平息了這一場戰爭。
經過一百年的休養生息,人類已經基本舔好了傷口。而繁殖能力低下的精靈和矮人,連新生的第一代都沒能長成,獸人的繁殖能力,倒是在人類之上,可大量的土地被人類掠奪,令獸人的恢復能力遠遠低於人類。
雖然基本恢復,但並不是指強大的武力,只是對於人類的社會環境而言,人類已經步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此時的人類,還不具備將其他三族一戰而定的能力,但是隻要假以時日,人類雄霸大陸將是大勢所趨。可人類再次錯失了這一機會,而錯失的原因,又是因為內鬥。
諸神之戰後的短暫統一之後,人類又逐漸的分裂,被幾大家族所瓜分,這些家族各自建立了不同的王國。雖然這些王國的實力有高低之分,可最強的王國也無力獨自對抗三大種族。剛剛恢復的人類,又開始了內部的吞併。可遺憾的是,經過了四百年的戰亂,期間有過無數次的王朝更替,卻再也沒人能像諸神之戰後一樣,把整個人類整合在一起,現在的梵蒂蘭特岡大教堂雖說沒有完成人類的統一,但是它一個凌駕於各國之上的存在,他掌控的是人民的信仰,這已經足夠了!我想這也是神族沒有在出現的原因之一!但是而在這四百年裡,三大種族卻得到了足夠多的時間,已經擁有了自保的能力。
原本人類和三族或許將長久的共處下去,畢竟大家都不具備消滅對方的實力。可人類的四百年戰亂,也並非一無是處,大量戰鬥經驗地累積,令人類的個體力量得到不斷地錘鍊和提升。最終,人類出現了七位超絕的強者,也就是後世所稱的七位半神。
七位半神不但是強者,而且還是智者。他們沒有步上先輩們的老路,放棄了統一人類的想法。他們利用自己的威望和能力,強行把人類組成了一個戰時聯盟,又一次拉開了征伐異族的序幕。
人類的史詩,對這場戰爭的敘述十分簡單,只是描寫了一個結果。那就是,人類在半神們的領導下,最終戰勝了邪惡、貪婪的異族,完成了獨霸大陸的偉大夢想。可事實並非如此。
戰爭開始階段,確實如同人類預料的一樣,三族的防禦,在人類強大的攻勢面前,就像一張薄紙一般脆弱。可是,今時不同往日,人類魔法師的數量已經無法和當初相提並論了。魔法師的缺卻,令人類的進攻感到後繼無力,隨著魔法師們一次又一次的耗盡魔力,人類前進的腳步變得越來越緩慢。到了最後,基本就依賴七位半神無與倫比的實力,在左右著戰局的走向。只是,這種情況還能堅持多久,那就誰也不知道了。
半神們確實強大,可強大也有強大的壞處。不同層次和境界的較量,就像成人和嬰兒打架一樣不公,半神們不應該直接插手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