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的故事,而怪物因得不到社會的理解和同情,最終走上了弒主憤世的毀滅道路。
按照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吳巖的分析,《弗蘭肯斯坦》有如下特徵:
一、是一部以哥特式傳統創作的感傷主義文學作品。
哥特式小說流行於18世紀,內容多為恐怖、暴力、神怪以及對中世紀生活的嚮往,因其情節多發生在荒涼陰暗的哥特式古堡(流行於18世紀英國的一種建築形式,類似教堂)裡而得名;故事充滿懸念,以毀滅為結局;有許多同類的著名作品。感傷主義則指工業革命後、法國大革命前的一種文學流派,主要特點是作家以感情和仁愛代替理性作為批判的工具,主要是歌頌善良、同情、忘我無私以及合乎自然,但其塑造的人物有些迂腐和天真。
二、人物發展有著極為清晰的軌跡。
在作品中,作者所塑造的怪物本來心地善良,樂於助人,最後卻發展為一個社會秩序的破壞者,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魔鬼,但即便如此卻仍保有一定的良知;而弗蘭肯斯坦本人開始認為自己的行為沒有任何錯誤,後來逐漸變得內疚,最後終於勇於承擔責任,與怪物進行決鬥。此後的科幻作家們——包括如凡爾納和威爾斯——在這點上都不如瑪麗·雪萊。
三、採用了書信體和記敘體相穿插的形式,因而使形式不致過於單調。
書信體是當時較為流行的一種文學創作手法。
四、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