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粉,製作饅頭啊,包子啊,麵包啊什麼的。
想到這裡,王揚興奮異常,那句話咋說的?麵包會有的,房子會有的。
他發現了小麥,就發現了麵包!
他迫不及待的拉來大人,要他們擴散出去尋找小麥,全部採集來。
眾人明白,王揚發現了新食物,於是興高采烈的分散出去。
這一天,就這片小小的區域,他們就發現了不下幾百株的小麥,看起來它們在這種乾旱炎熱的氣候下非常適應。
之後的十幾天,他們一直瘋狂的尋找,收集的小麥穎果,裝了足足一麻袋。
王揚每天起來以後的事兒,就是不停的在一米高的大須芒草堆中翻來覆去的尋找小麥。
“一株。”
“又一株!”
“又是一株!”
他越找越開心,越找越興奮,簡直有種磕了藥停不下來的趨勢。
這是非常大的收穫,真正意義上的收穫。
發現了小麥,便可以開闢出農業的新篇章,將不穩定的遊獵生活帶入穩定的農耕社會。
這意味著,他們會停下來,並且不到一個月的腳程就是黏土礦,非常有利於他們的建造。
毫無疑問,這是非常好的苗頭。
王揚看著這片草原,握了握拳頭,他要在這裡定居,這裡的環境很適合小麥生長,旁邊又有河流和黏土礦,非常適合人類居住。
他琢磨著這袋小麥要怎麼處理,是不是現在就做幾條麵包嚐嚐鮮?
其他人盯著這袋小麥很是眼熱,想著是什麼味道,要怎麼吃才好吃。
骨學家等人已經按捺不住了,趕緊來問王揚,怎麼處理?
王揚沉吟了一會兒,搖了搖頭,表示不吃。
他也很想吃,非常想吃,可以說是所有人中最想吃的了,正所謂不知味,不食髓,上輩子吃過不少麵粉做的美食,現在想起來,口水嘩嘩的。
可是他必須考慮以後,這些穎果既是食物,又是種子,這麼一大袋,少說也是幾千株小麥,就這麼吃了,豈不是太浪費了?
他拉來眾人,指了指這片茫茫無邊的草原,堅定的表示,自己要在此地定居了!
小紅當即表示反對,畫著圖畫表明,這裡沒有峽谷,沒有山洞,沒有樹木,不能住這裡。
王揚反問:“為啥?”
小紅也問:“為啥?”
王揚問的為啥,是為啥沒峽谷山洞和樹木就不能居住?
小紅問的是為啥要在這裡居住?
轉過頭,看出其他人同樣也很疑惑,他們還是傾向於住進深山老林裡邊兒,下意識的以為那裡才是“家”。
王揚當即捲起袖子,執起樹枝,揮毫成畫。
他畫著一幅很簡單的圖畫,一個村落。
村落中有許多間屋子,四壁是土牆,屋頂是茅草,人們住在屋子裡,出入屋子。
有的人正騎在羊駝上放牧,有的人正在勞作。
他們勞作的地,長著整齊而清一se的小麥。
麥子已熟,整片金黃,在微風的吹拂中,掀起一波一波的麥浪,人們歡快的收割著,豐衣足食。
還有的人收集羊駝身上的毛,編織新衣。
場景美妙得讓人神往。
看到這裡,眾人怔怔無言,都被王揚的畫帶入了美妙的場景中,彷彿已經身在其中,無比陶醉。
他們沒有見過這種景se,但豐富的想像力,已經讓他們能夠完全明白。
看得出來,畫中的生活方式和過去很像,只不過以前種的是果樹,現在種的是小麥。
以前養的是小動物,現在養的是“草泥馬”。
以前屋子是給動物們居住的,現在是給自己住的。
以前身旁的水道叫溪流,現在身旁的水道叫河流。
看樣子沒什麼變化,沒有變化,他們就完全認可了王揚的想法,誇張的不停點頭。
可他們不知道,其實他們在支援王揚這個決定的時候,已經將人類的歷史翻到了新的篇章,從遊牧生活,轉為村落模式。
他們意識不到其中的意義與好處,但王揚卻是知道啊,上輩子的歷史是白學的麼?
這種生活方式重在穩定,持久,利於促進民生髮展,王揚需要這樣的生活方式,只有如此,他才不用每天一個頭兩個大的思考下頓吃什麼。
才有時間將自己腦海中的一切,全部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