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揚看向馬三十:“他都是這麼對待你的?”
馬三十憤憤表示:“其他人也是這樣,普通人也是這樣,他們覺得我們不能給部落帶來幫助,都很討厭我們。”
王揚嘆了口氣,部落的情況就是這樣,所有人都是按照對部落的貢獻能力排尊卑,根本就沒有尊老愛幼的觀念。
那麼很自然,老弱病殘就成了社會等級最低的一個階段,哪怕這些老人以前很風光,是部落的中流砥柱,受人尊敬。
到老來也被年輕人替代下來,做不了多大貢獻。
應該說,部落的社會結構依然是最古老的森林法則,弱肉強食。
“看來以後要在教材裡面加點料,宣揚關愛弱勢群體的思想。”
其實王揚明白,就算加了點料也沒用,這些老弱病殘的最主要情況,是老無所依,沒有兄妹子女的幫襯,是解決不了這類事情的發生的。
可要他們這幫幹完那事,抹淨就走的原始人組建一個家庭?講親情?這不是開玩笑嗎?你認爹媽,爹媽都不認你。
好比王揚,他老孃都不認他……
他深刻的意識到,想要發展出一個完整的文明,強大的國家,任重而道遠。
建立家庭觀念、弘揚高尚美德的事,一時半會兒不可能完成,遠水解不了近渴,眼下還是要解決目前的問題。
王揚問他們:“馬群這裡,還有多少像你們一樣的人?”
老人對這方面比較清楚,回答:“二十多個。”
王揚詫異:“經常打架打出重傷嗎?”
剛問出來,王揚就覺得白問了,這時候的原始人都是什麼品種?猩猩品種!
力道比現代人大了不知道多少倍,打架打兇了,哪還顧得上什麼,幾拳下去能把人輕鬆打殘。
以前發現不了什麼,那是人數太少,有人受傷也少,看起來似乎是偶爾。
現在部落人口基數大了。兩千多人了,這麼一打,受傷的人就多了,也不知道有沒有打死人的。要是打死人了那該怎麼處理?
看來部落存在的問題極多。都需要一一解決。
營地開拔了,開拔的速度並不快。即便他們省略了做飯的時間。
早上和中午,是不做飯的,只到晚上的時候,才會準備食物。
並且將第二天早上和中午的食物準備妥當。
畢竟照顧動物群可不容易。這是一群敏感的群體,它們一開始走動,就得立刻跟著,得趕著它們往既定的方向繞圈圈,不讓它們離開附近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