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各地都需要人手。
一百支隊伍,在兩年前派遣出去以後,兩年內收穫巨大。許多資源都被尋找到,就等著開發。
而且也找到了許多原始人,這些原始人應該是舊石器時代所有人類,大體上劃為三類,能人,匠人,直立人。
這些人散落在外,總數量達到五千,如果繼續尋找。肯定可以找到更多。
加上森林麥地和草原三地的人口,數量已經破萬,這是一個重大的進步,人口直接代表了勞動力。而勞動力又是與發展速度掛鉤的。
“我有一個辦法,可以快速幫助鐵鎮的人口數量增多。”李四走出來表示。
王揚平靜的看了他一眼,沒有詢問。而是微微點了點頭:“就這麼辦吧。”
百官莫名其妙,沒弄懂兩人在說什麼。怎麼計劃都還沒說出來討論,就定下了呢?
“到底什麼計劃啊?”
李四寫道:“就是把那些只找到了人。卻沒有發現資源的隊伍收回來,整合到其他發現了資源的隊伍中。”
“這個啊……”
王揚點點頭:“不錯,就是這個計劃,他們已經出去一年多快要兩年了,能找到的人,基本也就是這些了,再找下去雖然會有收穫,但困難想必很大。”
“所以,是時候把他們收回來,分派下去,組建完整的城鎮。”
百官沒有什麼意見,本來這次出去,就是抱著兩個目的,要麼找到人,要麼找到資源。
如今發現各種資源的地點多達幾十處,一百支隊伍也變成了幾百支。
這時候再講究十人一組的發展,就太慢了。
“我們有的幾十處資源,我看過了,有不少資源是重複的,重複的資源就沒必要分兩支隊伍開採,合起來一起,就地開採,就地囤積製造。
百官聽了微微點頭,全都表示贊同,既然是相同的資源,開採一處就好。
而且按照目前的情況縮減,一共可以縮減為二十幾座城鎮,那麼每個城鎮上,都可以有至少兩百的人手,勞動力可以充沛一些。
不過王揚顯然沒有就此罷手的念頭:“我們還要繼續釋放勞動力,守倉,布匹的儲量還有多少?”
守倉上前表示:“前兩年的制度一下,國家擁有的總布匹立刻激增,如今足夠使用八年,包括那些在未來會降生的嬰兒。”
王揚點點頭:“不錯,夠用一陣子了,再生產那麼多放著都發黴了,李四,你和守倉兩人就物資的儲備狀況,和工作人數的多少討論出來,然後將那些需求不大,不重要的人手,分派到其他城鎮中去,儘快拿出一個章程。”
李四皺起眉頭,有點擔憂:“計算出調派人手什麼的,我們可以做,但大家不一定去,我看他們的樣子,不想去到偏僻的地方。”
王揚也知道這個道理,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必須群居,這一點無法改變,而且越多人越好。
一個更多人的地方和一個更少人的地方,不少人都會選擇去更多人的地方。
就像後世的農村人口,就愛往大都市跑,一來是因為社會性的原因,二來,大都市意味著更好的發展前景。
應該很少聽說去小地方生活的,這裡也有兩個原因,一來是大都市的生存壓力很大,二來是小地方開始迅速發展了,由創業人員和老闆們帶資金過去,吸引了許多人。
對於王揚來說,這是個問題,但不是個大問題。
他會倒推,學歷史的人也往往必須倒推,初中就能學會的思考問題手段。
“你們不用擔心,一方面,我們要限制,甚至是撤消一部分工作名額,這是消極手段。”
“另一方面,我們就對眾人說那裡的工資更高,這就能打動一部分在原本工作崗位上不突出的人。”
“還有一部分,靠那些商人推動,告訴他們,其他城鎮要發展了,是不是也要食品店,服裝店?”
“他們便會招募人手,帶動人員過去。這是積極手段。”
“兩個手段並用,那些人遲早會奔赴其他城鎮的。”
這麼一說,百官明白了,兩種手段是互補,不管怎麼說,撤消一部分人的工作名額,肯定會激起不滿。
但又搭上利誘,他們就不會為丟掉工作生悶氣,而是積極面對未來。
反過來也一樣,用利誘讓某些人心動,但心動不一定就會付諸行動,裁掉一部分名額,等於幫他們下了決心。
百官們沒意見,王揚的辦法十分巧妙,沒有不實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