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了搖扇微笑的諸葛亮,笑道:“閣下自比管仲、樂毅,不知道如何看待此事?”
諸葛亮笑而不語道:“亮無話可說,今日會後,立即帶子龍、杜預,返回夏口,隨即勸我主沿江而上,去投奔劉璋劉益州。曹軍雖眾,卻未必能奈何的了我主!天下之大,也未嘗沒有英雄用武之地!”
“只是”諸葛亮微微一笑,風輕雲淡道:“曹賊此人,反覆無常,乃是無信小人!呂布,張繡都曾聽其言,歸降之,結果呢?曹操嘗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區區一紙文書,能擋住曹操掃蕩天下之路?我只嘆江東孫仲謀、周公瑾、張子布,如此雄主,如此英才,卻被區區一張紙欺騙,落得國滅身死,可悲可嘆!”
周瑜眼波一閃,似乎早已預料到諸葛亮會這麼說,沉聲道:“但我東吳與劉備聯合,又有何好處?”
杜預聽出周瑜的言外之意。
這周公瑾,不愧是東吳的柱石。即使有意與劉備聯合,也要先談清楚條件,將主動權牢牢抓在手中。曹操的信,不過是他的一張用來抬價的牌。
諸葛亮搖頭道:“無甚好處。我主乃是投靠而來的窮親戚,一無兵馬,二無錢糧,三無地盤,給不了東吳任何好處。”
杜預心中暗笑。
這諸葛亮也是老奸巨猾之輩,並沒有一味宣揚聯盟的好處,反而據實坦言,這樣反而能贏得東吳君臣的思索。
曹操的滿嘴錦繡,口蜜腹劍,劉備是三無窮人,坦坦蕩蕩,誰更可靠些,一望可知。
張昭看情況不對,跳出來道:“曹操這封信,已經充分說明他無意侵犯我江東!大漢丞相的話,怎麼也比被打得到處流竄的劉備可信!”
周瑜退回座位,冷笑不語,看起來諸葛亮不肯給出更好的條件,他便再也不會發言。
這是一個唯利是圖的談判者,老辣,冷酷,絕不會像魯肅一般,看到大略便頭腦一熱,上來便答應合作了。
杜預絲毫不懷疑,若是諸葛亮不答應戰後拿出荊州佔領土地為條件,周瑜絕對沉得住氣,一直不表態。
但張昭為首的文官,已經在拿曹操的信,大做文章。
“主公啊,千萬不可聽信外人之言,斷送了江東基業。”
孫權一臉為難,看向諸葛亮:“諸葛先生,若你不能拿出證據,證明曹操這封信所言非虛,就算我再怎麼想跟劉備聯盟抗曹,也不能違背眾議。”
諸葛亮一時也露出了為難之色。
杜預深信,這封信是曹操聽從了阿明等冒險者的計策,寫來矇蔽東吳君臣的。
以曹操的狠辣,為了統一天下,絕對可以不擇手段。區區一封信能說明什麼?干擾了孫劉聯盟後,就算悍然開戰,東吳拿出此信來,曹操來個抵死不認,說不是老子我寫的,東吳都滅亡了,難道還能上法庭告曹操偽造文書,言而無信?…
人不要臉則無敵。
阿明等冒險者,顯然對孫劉聯盟的威力很是明白,所有在他們的勸諫下,曹操也重視起來,沒有按照歷史上的劇情發展,寫過來“願與將軍會獵與吳”這種挑釁的腦殘文,反而是賭天發誓,信誓旦旦的保證。
但這封信對不願開戰的東吳來說,威力就很不一般了。看張昭、顧雍、王朗等文臣,上躥下跳,大有一頭撞死在柱子上的氣勢,就知道孫權的壓力有多大了。
但問題是,誰特麼能證明,曹操這封信,根本沒有任何誠意?
所以,諸葛亮也被難倒了。
看著劉備使者團一言不發,張昭更加得意,捋須笑道:“主公可知,劉備方根本是懼怕曹操,拉著我們陪綁的。我建議將這些人綁起來,獻給曹操,一定能說服曹操,停止腳步,保住江東平安。”
周瑜依舊一言不發,冷眼旁觀,等著諸葛亮簽訂城下之盟,大幅讓出條件。
面對這種絕境,諸葛亮表面波瀾不興,心中卻不由焦急起來。
為何這次出使,會有如此波折?
曹賊這封信,真是陰險狡詐至極,最能瓦解孫劉聯盟的可能性。
若是向周瑜保證,戰後一定讓出荊州,又只會平白為周瑜打工,最後劉備還是落不著地盤,損害的是劉備的利益。
正在著急,孔明卻看到了一臉悠閒的杜預。
這小子非但不著急,反而跟已經情意很濃的孫尚香,隔著席位,眉來眼去。
孔明頓時氣不打一處來,輕輕咳嗽一聲:
“此乃曹賊的奸計,將軍切不可上當。我軍陣營中,有杜預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