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這是一位高階領導人員,透過他說話的語氣和動作中自然流露出來的氣勢就可以看出這一點,他是誰呢?自己的情報表明在該校的外籍人員中並沒有這樣的一位人物呀。
趙一飛輕輕一笑,心中不由得一動,知道在場的這些人裡大概只有這位老人理解了自己的理論。於是,他從計算機中調出了自己編制的一個模擬程式,一邊演示,一邊解釋用維度分析如何合理的解釋生命的出現及其伴隨而來的演化現象,看到老人不斷地點著頭,趙一飛的心情十分高興,終於可以找到一位能夠理解自己的聽眾了。兩個人的解釋談了大約有半個小時左右,老人非常高興的邀請趙有時間可以去自己所在的歐洲生命研究所留學。聽到“歐洲生命研究所”幾個字,歐文斯猛地想起了什麼,原來他就是鼎鼎大名的諾貝爾獎得主、歐盟科學院院長辛格博士。看來不只是美國意識到了在戰後的科技發展,歐洲作為美國這場世界範圍戰爭中的直接對手也開始了行動。辛格博士在此的秘密出現表明歐洲對這位中國的人才顯然也是抱著必得的信念來的。而坐在辛格旁邊的那位有著似有似無眼神的年輕人大概一定和自己是同行了。想到這些,歐文斯決定自己還是先向總部請示一下,然後再決定採取什麼樣的對策來面對當前可能複雜化的局面。
※※※
發生在2003年的美英對伊拉克的戰爭實際上是美國的壟斷資本集團利用美國打擊歐洲的一步棋,戰爭以美英聯合一些其它國家對伊拉克的軍事打擊開始,在遇到伊拉克的堅決抵抗後戰爭轉入了膠著狀態,隨著世界反戰呼聲的提高,同時伴隨著美國對海灣地區控制的加強,以德法為首的歐洲大陸國家越來越感受到了石油短缺對歐洲經濟的壓力,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法國宣佈對伊拉克宣戰,為的是能夠儘快恢復海灣地區的平衡局面,以便使扼住歐洲喉嚨的石油控制權可以不被美國一手把持。但戰爭的進展卻是出乎意料的,一方面美國在宣傳機器上歡迎歐洲國家加入到對伊拉克的戰爭中,另一方面卻又在底下以武器支援伊拉克對其他國家的反攻。隨著戰爭的繼續,法國情報部門迅速發現了這一情況,經分析後得出的結論是美國發動這次戰爭主要有兩個目的:一個是將國內的經濟困境進行轉移,使國內布什政府的困境得以減輕,同時也保障了支援布什政府上臺的軍工及相關如軍用裝置製造業、軍用軟體業等壟斷資本的利益;另一方面就是藉此打擊歐洲,歐洲一體化的程序在歐元發行後對美元帶來的衝擊本來並不明顯,但在美國經濟與股市泡沫崩潰同時出現的情況下引起了世界資本的轉移,而這將對美國經濟長期發展帶來致命的傷害。有鑑於此,美國決定打一場長久而又不需要勝利的戰爭,同時由於海灣地區對歐洲的重要性已經超過對美國的重要性,故此這場戰爭就選定了1991年被打擊過的伊拉克。這樣做的好處首先就是伊拉克的軍事實力可以和美國相持一段時間,同樣伊拉克與美國的關係並不友好,於是在2003年對伊戰爭展開了。明確了美國打這場戰爭的目的,法、德為首的歐洲大陸國家異常震怒,並迅速地採取了措施,於是歐洲大陸國家紛紛對伊拉克宣戰,一方面為的是迅速的打掉伊拉克可以較少在海灣地區的不確定性因素;另一方面則可以增加歐盟在海灣地區說話的分量。這樣,在海灣地區集結了幾百萬的各國軍隊,甚至德國也開始實行大規模兵役準備,為各國利益而展開的新海灣戰爭拉開了序幕。
由於歐洲各國的參戰,儘管有美、英兩國在背後的支撐,伊拉克也難以抵擋如此強大的進攻。2003年12月,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被歐洲聯軍攻陷,於是美、英及加、澳等國的聯軍直接與歐洲聯軍共同接管了伊拉克。為了維持在海灣地區的實力,歐、美雙方都沒有從海灣地區撤兵,雙方在巴格達的談判進行了5個月仍然沒有明顯進展,而歐洲的石油供應已經非常緊張,來自俄羅斯的進口雖然每天都在增加,但由於高昂的價格而讓眾多歐洲國家難以重負。面對美國仍然不緊不慢地談判態度,歐盟最終決定對美、英聯軍宣戰,第三次世界大戰真正開始爆發。
不同於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三次世界大戰是雙方首先在第三國進行宣戰的,而由於認識到戰爭對本國的巨大破環性,雙方協商同意戰爭在第三國地區——海灣地區而不是在歐美大陸全方位進行。隨著戰爭的全面進行,歐美雙方均投入了數千萬的兵力,一方面以海灣地區進行拉鋸;另一方面儘可能的保護國內免受戰火傷害,同時大規模地進行安全威脅性的打擊。於是在歐美之間就出現了兩個戰場,一個是在海灣的主戰場,雙方進行的是大規模的陣地戰與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