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打擊,務必保證最大限度地摧毀臺灣的空、海軍和導彈目標,來自軍委的命令要求目標摧毀率至少要達到90%以上,目標短期可修復的可能性不得高於5%。
而四路中的第一路就是唐遠征所指揮的海軍。臺灣面向太平洋的外圍海域由海軍負責全面封鎖,這次戰爭中海軍的任務很簡單,就是防止臺灣海軍衝破空軍的封鎖而逃離到外圍海域,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海軍必須保證把外逃臺灣海軍全殲或俘獲。不過由於之前有了空軍與二炮的聯合打擊,海軍的任務變得極為的清閒,這也是為什麼唐遠征能夠在前敵指揮部裡悠閒喝茶的原因所在。現在的臺灣外圍海域已經被上百艘巡洋艦秘密地封鎖,別說停靠在軍港裡的未被炸沉的軍艦,就連普通的漁船都不會讓它們逃出去。
而另三路則完全由陸軍負責,這三路分別是由福州、泉州、廈門等地海面直接鋪設延伸到臺灣陸地的海面公路組成。第一路出兵是由福建長樂市到臺灣新竹市,主要由原北京衛戍區的駐軍負責,這一路的總兵力達到了30萬,其中實際戰鬥兵員為18萬,主要負責打破臺灣駐軍的防禦及佔領任務;剩下的是戰爭狀況事務處理人員,他們的責任就是在佔領後把所在地的臺灣人民運輸回大陸,並直接送到西部適當地區安置。這一路是三路中兵力最為雄厚的,也是章萬里派的嫡系所在。之所以這一路出動瞭如此多的兵力,也在於臺北市是臺灣的省府,而且臺灣北部地區人口密度最大,兵力防禦勢力最強,所需要做的工作也最多。
第二路出兵是從泉州市到臺灣線西縣,主要由南京軍區一部分人馬和廣州軍區一部分人馬構成,這一路的總兵力較少,只有20萬,其中實際戰鬥兵員為12萬,主要負責佔領臺中地區的主要城市,並把臺灣的鐵路和公路等交通攔腰截斷,保證臺北和臺南之間臺灣駐軍不能夠互相援助;剩下的8萬事務處理人員同樣負責的是把所在地區的臺灣人民運輸為大陸的西部適當地區並進行妥善安置。由於臺中地區的人口密度較小,此外由於這一路受到外界打擊的可能性也是最小的,所以這路人馬是三路中最少的。
最後一路出兵是從福建廈門市到臺灣台南市,主要由“舊”派牢牢控制的廣州軍區人馬構成。這一路的總兵力達到了27萬,其中實際戰鬥兵員為16外,同樣負責的是佔領主要城市並摧毀臺灣南部的防禦力量;而剩下的11萬事務處理人員也是負責把所控制地區的臺灣人民運輸回大陸西部的合適地區妥善安置。由於臺灣南部受到外來干涉的可能性同樣不小,所以這部分可謂是廣州軍區的精華之所在。
而“舊”派所牢牢掌握的廣州軍區兵力的剩餘部分兵力則主要負責回防大陸的南部區域,防止任何國家和地區借這個時機對中國較為空虛的南部施加突然打擊。與此同時,在海天碧莊嚴宣佈中國收復臺灣的軍事行動正式展開之後,海天碧馬上把南京軍區的30萬兵力急速調入福建地區,作為三路兵力的總預備役進行策應。一旦戰局有變,這部分海天碧的王牌兵力將作為解放軍最後的王牌投入戰鬥。
在中央軍委的對臺作戰總指揮部內,趙一飛和幾位軍委領導一起透過實況觀看這戰爭的程序。之所以讓趙一飛參與到這一過程之中,還是海天碧的示意。由於現在章萬里突發奇兵和軍中的“舊”派聯手打出了收復臺灣這一著棋,在措手不及之下海天碧實在想不出什麼更好的辦法來明確自己的相對劣勢。不過他深深地認識到一旦災難的到來,像趙一飛這樣的對普通民眾有著超常影響力的科研工作者如果能夠倒向自己的一方,那麼就算是章萬里在這一仗中取得了完勝,自己也完全有把握在後面慢慢地把局勢扳平。
對海天碧的這種想法,軍委的幾位副主席非常的清楚,不過在他們看來,雖然海天碧這樣做可能對章萬里產生負面的影響,不過對軍方還是沒有實質性的影響。畢竟槍桿子裡出政權,就算是趙一飛能夠倒向海天碧,沒有軍隊的支援也是不行的。所以在非海派的軍委看來,現在海天碧更應該爭取的應該是來自自己的支援,而不是什麼“科技精英”的支援。
不過雖然心裡面這樣想,見慣風浪的他們誰都沒有把這些意見表達出來。只要趙一飛想看,那麼歡迎他在這裡觀看戰爭現場的實況轉播;但如果趙一飛想要參與到戰爭的決策中來,那麼,對不起,那是不可能的!雖然趙一飛有著少將軍銜,雖然趙一飛和軍事材料專家共同發明了名為“海雪”的海面陸化材料,但那並不表明他就有資格參與軍事決策。
正是在這種心態下,會議室內的眾人都靜靜地盯著螢幕,那裡面展示的是瀰漫的硝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