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1 / 4)

小說:繁榮 作者:西門線上

陸艙。根據對“女媧1號”的近太空觀測,可以精確地測定出其自轉一週的時間為地球時間的56小時32分47秒。顯然,這說明“女媧1號”的白天和黑夜都要遠長於地球。那麼,如果該星球真的有生命的話,很可能它們的身體狀況和肉體的抗極端強度就一定會遠遠高於人類。

在這種考慮之下,作為隊長,趙一飛反而不急於派登陸艙登陸,而是在考慮如果真的登陸的話,該星球上面的生物是否會對考察隊員們造成嚴重的傷害。

經過全面的考察,結果只在相對較為穩定的兩極發現了一塊極小的風暴平衡區,那是位於北極的一塊區域,雖然很小,但實際上也能夠有幾十平方公里大小。不過雖然判斷出來這是一塊風暴平衡區,但卻根本不能夠考慮在這裡登陸,因為這是北極區一個巨大風暴的風眼所在之處,雖然是平衡的,但卻不是穩定的,一旦被外力破壞的話,後果不堪設想,這種不堪設想不僅是對準備登陸的考察隊員如此,對該星球上可能的生物也是如此。

一旦在該地區著陸引起平衡區失穩的話,這個北部最大的利用星球自轉形成的巨大氣旋很可能會向周圍區域偏離並不平衡地散射寒流,這顯然要比那些和“死神1號”相當的風暴厲害多了,造成的破壞力和後果更可能非常的嚴重。畢竟人類不能因為自己的考察就要毀掉一個星球正常的自然發展歷程,那樣的話人類也太自私了,這種干涉還是不要做得好。

時間就這樣過去了,儘管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思考和討論,考察隊還是沒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登陸方案。無奈之下,趙一飛只好命令“淘淘號”首先回到“白帝星”接回登陸艙,然後再繼續討論這裡的問題。如果實在不行的話,只好多花點時間首先考察另外的那一顆被命名為“女媧2號”的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回過頭來再想辦法登陸“女媧1號”了。

很順利地收回了發往“白帝星”的登陸艙,根據該小隊對“白帝星”的考察結果和地質勘探資料來看,在“白帝星”上也確實發生過地磁突變的情況,這是從其上面的礦藏礦穴分佈情況來推斷出來的,由於“白帝星”上面富含鐵礦石,而由於其上面沒有大氣,這些鐵礦石本身的氧化程度也就非常小,只有一些鐵元素與來自隕石或者其他化合物中的其他金屬發生了置換反應形成了一些非常簡單的磁性鐵合物。

而根據對這些發現的鐵合物分佈狀況和鐵礦石本身的磁化情況,“白帝星”考察小隊推測到該星球上確實發生過地磁突變,只不過根據磁偏角的變化和地磁測量儀的結果來看,這種地磁變化顯然遠沒有地球上強烈。而根據鐵礦石磁偏情況的分析表明,這一次的地磁突變顯然時間並不算久遠,如果按照這種影響呈阻尼態衰減的話,可能也就在幾年或幾十年之內吧。

不過,對“白帝星”的考察卻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如果地磁突變的情況是確定的話,那麼可以發現“白帝星”的地磁突變程度顯然要比“巨靈神”要大,而可以聯絡起來的事實目前只有兩個:一個是“白帝星”離半人馬座γ星系的兩顆“太陽”距離要比“巨靈神”近;另一個就是“白帝星”離“女媧1號”的距離要近於“巨靈神”。

而另外一個讓趙一飛注意到的情況就是對於雙星星系來說,不知是由於雙星對其行星共同的影響更明顯還是出於別的什麼原因,從半人馬座γ星系觀測到的地磁突變情況要明顯的比太陽系觀測到的強烈得多。難道雙星星系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涉?還是因為雙星星系更容易產生生命,以至於銀河系對其的影響也表現得更加明顯呢?

顯然,對趙一飛來說,這是一個揮之不去的疑問,一個關係到太陽系和人類在銀河系整體結構中的地位的疑問。如果雙星星系在銀河系構成的層級結構中佔據著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說像半人馬座γ星系這樣的雙星系統如果比太陽系更早地產生高階智慧生命的話,那麼它們完全有可能發展出比人類高階的智慧生命。在這種情況下,人類雖然很可能不是孤獨的,但人類也很可能在宇宙中智慧生命之樹上僅僅處於演化的低層而已。畢竟雙星或者多星星系在宇宙中的數量恐怕要遠遠多於可能產生生命的單恆星星系。

就拿眼前的半人馬座γ星系來說吧,其只能算是一個普通的雙星星系,而在其內部居然有兩顆星球有著和地球相似的位置和環境,這不能不讓趙一飛擔心如果人類真的登陸“女媧1號”和“女媧2號”的話,會不會產生什麼不好的後果。畢竟如果雙星星系更適合生命產生的話,那麼作為後來者的人類真的能夠居上嗎?這真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