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3 / 4)

小說:草清 作者:溫暖寒冬

訣,希望能消減孔尚任對國中輿論的影響。

孔尚任可想不到自己一番反動言堊論,讓李肆這個大反賊居然對他動了殺心,而李肆這番交代,也更不會當作警告之語,就以為是尋常交待。對李肆沒有正面回應他的提議覺得有些不滿,鬱郁地應下。

“原以為這道門檻很容易就能消解,可孔尚任一來,這個門檻頓時拔高,你也不得不認真面對了。”

黃坑書院,段宏時、薛雪和李肆在涼亭相會,密議此事,段宏時是一臉淡然,顯然早有所料。

段宏時接著道:“天主道將陰雲搞去,人心大活,可逐一之性未消,儒教士子,自然還想再舉大旗。”

薛雪跟隨段宏時學了這麼久,已是很有心得,他對當前態勢另有總結:“人心懷古,往日棄掉的,現在才覺得好,卻又不珍惜現在的,總之還是為著他們的利。”

李肆冷笑:“不少官員上書,特別是屈明洪屈承朔父子說得更清楚,勸我先奉明室,再禪讓得帝,內裡到底懷著什麼心思,還真是讓人齒冷。”

他嘴裡這麼說著,心中也道,這的確是一道門檻,英華能不能成正果,之前一戰是外,現在這道門檻是內。

第四百二十八章 快線已通,喧囂待湧

() 第四百二十八章快線已通,喧囂待湧

如果李肆沒有講和之心,就慫恿李肆重扶明室,這是康熙交代給孔尚任的爛招,對此孔尚任沒有一絲隱瞞,因為這爛招本就是他孔尚任的真實心聲。

屈明洪屈承朔父子上書裡提得特別清晰,就是先扶明室,再行禪讓,讓英華拿得名正言順的道統。

如何處置朱明的政治地位,這就是橫在李肆前面,擋著英華這一國再上一步的門檻。

屈氏父子乃至不少官員該是真心扶英華,但這個方向卻蘊含著危險。危險就在於,孔尚任的心聲,怕是英華治下眾多文人心中最佳的選擇,他們絕對會藉著這個機會再掀波瀾。

此時雖已是康熙五十六年,前明遺士也幾乎死絕了,但其影響卻還很深。譬如呂留良,此人文集處處追思前明,所作皆倡華夷之辯,因評點科舉時文而揚名士林,甚至有人稱之為“呂子”。在世時並沒得太多責難,死後才因雍正遭了災。

清初順治康熙時代,士林對前明懷念之心尚重。滿清對此思潮的處置頗有技巧,至少是順治和康熙兩代皇帝的手腕比較靈活。一方面是堅決的留髮不留頭,在表面上求得治下足足的恭順之姿,另一方面文網還相對較疏,遠不如雍正乾隆時期細密。

如此形勢,一方面順治和康熙前期,天下並未完全平定,三藩和臺灣未納入治下,後期康熙又粉飾仁治,下面官員投其所好,不太深究人心。

另一方面更重要,滿清歷來宣稱前明非自己所亡,而是闖賊亡明,自己還是替天行道,滅了闖賊,為大明報了仇。在這個報仇過程中得了天下人心,大明原有的天下自然就變成大清了。

有了這番基調,滿清初時對追思前明的思潮就不好下狠手作大清理,崇明貶清的自是絕不留情,可間接隱晦地表達思明之心,順治康熙都沒有刻意大織文網,阻絕如此思潮。否則錢謙益之流的怨艾之作,早就把他等送入了地府。

康熙之所以會丟出這個爛招,是看透了明末乃至南明史,同時也是對李肆治下人心局面有了初步認識。李肆抑儒興工商,那被抑的孔儒就是他康熙的盟友。雖說在華夷之辯上有分別,鼓譟而起的是求北伐的聲浪,李肆卻絕不會任由他們主導了形勢。否則李肆之權,工商之利,就要被儒士握住。由此李肆必然會打壓北伐之勢,從而讓康熙緩上一口氣。即便不能亂了英華一國,但爭到幾年安寧日子,已遂康熙所願。

對李肆來說,朱明問題本不是難題。扶起一個朱明宗室為帝,再從他手中禪位,隨手而為。朱明已亡五十多年,李肆怎麼也當不成曹操。

可問題就在於,從尋帝、立明到禪位,整個過程環節頗多,也很是費時。立起來的傀儡朱明皇帝本身就是一塊招牌,還不知要如何動搖英華治下人心。而以此招牌聚集起來的人心,跟李肆本身所凝人心,這兩股可是湊不到一起的,到時會撞出怎樣的火花,讓形勢朝何處發展,李肆雖掌軍隊和工商,甚至也掌一部分讀書人,卻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確保沒有分毫意外。

如果只是自身內部鼓搗,事情還很單純,可孔尚任自北面而來,掀起這麼一股聲浪,李肆對人心的主導就更弱了一層。

所以李肆很後悔沒把那孔尚任半途解決掉,現在他身份非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