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思,陳興華繼續道:“既然薩摩藩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日本,那麼天朝對日本,也就有了新的處置……”
他將一疊厚厚文書丟了出來,再不說話,鋪墊已經到了,現在就看對方的反應,他也相信,那反應會很精彩。
儘管陳興華保證日本完整,這意味著雙方繼續打下去的可能性大減,但基於大英悍然吞併琉球的現實,酒井時綱懷著一顆如臨深淵的忐忑之心,接過了那份文書,那一刻,他覺得自己快被這份文書壓到了深淵之下。
用顫抖的手翻開文書,一頁頁看下去,酒井時綱的靈魂一尺尺從深淵裡拔起來,甚至還感覺到了明媚的陽光正縷縷透下,怎麼會這樣?
兩國約為兄弟之邦,世代友好,互不侵犯,互相扶持,平等互利……
兩國互派公使,共商雙方商貿、僑民及其他事務……
兩國僑民事務,均需雙方協商,以尊奉在國法律為先,和衷共濟為協……
看到這些條目,酒井時綱心說昔日豐臣太閣遠征朝鮮都沒有實現的野望,如今被中國打上門來,卻竟然實現了,等等……
接著他就現了奇怪的東西,“兩國開放通商,自由來往。”
酒井時綱頓時面色灰敗,前幾條根本就不是屈辱,甚至是勝利,可這一條。幕府是絕不會同意的。幕府就靠著鎖國,才能維持對各藩的壓制,才能將治權握在手裡。一旦開放通商,就又回到了戰國時代,其他藩必然崛起。這是幕府的命根。
可惜啊……
酒井時綱無比糾結,大英的要求他很理解,大英就是全面通商。來者不拒。既然雙方約為友好之邦,日本不開放通商,那叫平等互利麼?可大英國體是皇帝治政。國正體順。而幕府治政,卻因為頭上還有個天皇,總是佔不住大義……
聽到酒井時綱小意地指出,開放通商這一條無法接受,陳興華暗道,你們答應了,我們還不答應呢,這一條就是魚餌而已。
他丟出來的文書。完全是《里斯本條約》的翻版,因為只是裝樣子,通事館對文字修改不夠用心。琉球事都是在收回澳門的條款裡,直接將澳門改成了琉球。
關於日本的處置方案。早早就擬定好了,那就是通商締約。但如何實現,直到打了這一仗,外加薩摩藩獻上“誠意”後才補充完全。
通事館早就擬定過“華夏九服”的外交方針,時至如今,這個框架沒變,框架裡有些角色變了位置。比如琉球,原本定為近三服的“澤”,可基於琉球的現實,以及關聯日本的重要性,皇帝毅然下了決心,直接吞下,改為內三服的“延”。
在七月備戰階段,馮靜堯就逼迫傀儡琉球王獻上內附書表,然後全家去了黃埔當寓公。而琉球也轉為北洋公司託管地,跟其他殖民公司一樣經營,同時北洋艦隊也以琉球為駐泊基地。至於琉球本地的人心,之前因為是不重視,所以不瞭解,現在重視了,皇帝也定了決心,區區十來萬人,就不足為患。北洋公司從經濟和政治兩面下手,天主教祭祀也來了琉球,從人心下手,新設立的陸軍動員師駐紮琉球,從武力下手,足以理順琉球。
原本琉球關聯日本,貿然吃下,會嚴重影響對日政策,可現在,正是借江戶灣海戰跟日本確立相互關係的關口,英華高舉輕放,日本不但不會由琉球事而懷恨在心,反而會慶幸自己還能確保完整,不會成為英華擴張領土的目標。
而在通商事上,酒井時綱的反應就完全體現了幕府的政權根基,作為一個大義不在手的政權,歷來都以封閉為傳統,在這一點上,幕府跟滿清確實很像,唯一不同的是,幕府終究是同族,即便日後社會分裂,也不會造成全面而激烈的動盪,日本的傳統也不會被完全傾覆。
“是嗎?我們跟葡萄牙就是這樣的條款,既然你們不願意接受,那就用暹羅的條款吧。”
陳興華早有所料,再丟出一份文書。
暹羅是英華在南洋最為重要的棋子,當然,官面都用“夥伴”一詞。英華尊重暹羅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直接)干涉暹羅內政,雙方自由通商,同時還結成戰略聯盟,共同對付緬甸。通商什麼的,都是很小而且很基礎的條件。暹羅甚至還將面向西洋的一處港口租借給英華,作為英華西洋艦隊的駐泊基地。
但為便利海關的管理,通商方面,暹羅指定曼谷為唯一的通商口岸,這只是技術需要。就如英華將黃埔、香港、泉州、福州指定為對外貿易口岸,而黃埔、漳州等地指定為南洋殖民地貿易口岸一樣。
除去大英跟暹羅的各方面緊密合作,就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