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選拔中脫穎而出。
八月開始,春晚辦公室就忙碌起來。
初次執導春晚的屈成光作為低調的幕後人物,並無在網上引起風波,但他卻做了一個把水攪渾的決定,在組建團隊時,正式發通告致電ras,稱不日將上門拜訪。
這個舉動是要任命付丞雪——一個十五歲的少年,成為春晚主創一員。
網上風波再起:
#我大教主又破上限,這就是打入央視核心的訊號了?#
#感覺大教主就是京視編外人員……混在演藝圈,但春晚一到,叫走了,結束,放回來,又到春晚,又叫走了……連續開幕兩年,終於有大動作了!#
#有教主參與的春晚,總覺得會變得很有意思!#
#就說我大教主雖然去拍電影了但也不可能那麼平靜……終於又等到我大教主攪風攪雨了!#
#粉上教主,真是人生最歡脫的事,天天都生活在驚喜中!!!#
春晚的任命書,讓電影的進度一下子拖延起來。
九至十月,是緊張的籌備階段,具體內容就是開會、開會、開會……整整兩個月,有一半是在開會中度過,確認主題、風格、框架,另一半就是微服私訪,上山下鄉,聽取民意。
付丞雪的保姆車剛到春晚辦事大樓,周圍蹲點的記者就一擁而上,比他們更訓練有素的是大樓保安,瞬間把車門隔成真空地帶,護著付丞雪和攜帶東西的助理付譽往裡走。
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在核心人員的第一次會議,屈成光就開門見山地討論主題。
春晚雖然是閤家歡樂的娛樂性節目,但中間卻要冠上一個名詞“政治性”,所以主題往往跟國家政策風向掛鉤。上頭接軌國際,春晚就吹噓經濟,上頭反腐打老虎和諧社會,春晚就反諷時弊,歌頌清廉。其政治性使審查嚴苛,更要慎重選擇。
建國七十八年,春晚已經從當初風靡家家戶戶的傾城佳人,變成食之乏味的垂垂老者。
除了念舊和習慣使然的長者,年輕人對春晚都是一片罵詞:
審美疲勞!套路化!難看!無趣!功利!雜燴亂燉!不知所謂!
春晚年年改革,從後臺不斷進步的舞美效果就能看出其導演組的一片赤誠,可觀眾的罵言仍在增多,不滿意率已近在數年前高達85%,自付丞雪首次登上春晚,這個情況有所緩解,但大多數人會說,“也就那個開幕還有點看頭了!”
改革?
怎麼改?
……從何說起?
春晚門道多,大家都知道。
哪怕年年罵,春晚作為全國矚目的焦點,是任何節目都望塵莫及的——期望越高,就越容易失望;有了名利,就有了追名逐利的人,當春晚變成斂財工具、成名捷徑,就開始變味。下一屆倒掉壞菜,上了滿桌珍饈——就像精美豐富的盛宴,讓吃慣了家常菜的平民無從下筷,不接地氣,脫離群眾。下一屆,又改革,多樣化取材,滿足民意,一桌菜變成拼盤亂燉——眾口難調。
十三億民眾,不同文化階層,你讓他坐一桌吃飯聊天,可能嗎?
於是,春晚難以負重的包裹,投得錢越多,揹負的民眾越罵!
屈成光自接手春晚,就壓力很大,頭髮都一把把掉。
“喲,小付來了?!”
付丞雪往會議廳走,路上跟與會人員打招呼,會議開了幾日,核心成員也都磨合的差不多,其中吳品瑞算是陰差陽錯結成忘年交。
前幾天開會說民意,吳品瑞就一句,“要我說,現在全國最有民意的就是小付,他要是從頭站到尾,哪個觀眾敢罵一句自己就羞得不敢見人。”這句說者無心的調侃,到引起眾人異動,把付丞雪送上主持,只是為了給民眾驚喜,並不公佈。
進了會議廳,很多人都已到了。
由於早先的雪災,這屆的主題是:
民族凝聚力。
節目框架是挖掘民族傳統文化,因付丞雪創新性極高的花樣舞蹈,在這成了主要發言人。若說是吳品瑞負責語言類節目,付丞雪就是歌舞類策劃主力。在節目篩選中,吳品瑞傾向選拔節目,付丞雪卻只選拔表演者,節目親自擬定,因此兩人在會上吵了一次又一次,但私下感情卻越來越近。
“誒,付鐵齒來咯!”
“今天吵什麼?我瓜子都準備好了!”
“正好快到飯點,給咱們開開胃!”
付丞雪年齡小,因為在會上總是爆發出氣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