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小說:道德的故事 作者:吻火

梨終於都熟透了,掛在枝頭,就像一盞盞年夜裡的小黃燈籠,閃著誘人的光。全家都去摘梨,這天便成為孔家一年中最快活的日子。

一方小木桌擺在梨樹下,一盆清香誘人的梨擺在小木桌的中央。

“吃吧。”父親慈愛地對孩子們說。

可孩子們圍在桌旁誰也不敢伸手,企盼的眼睛都瞅著母親,盼著母親挑選自己做第一個吃梨人。

懂規矩的孩子們令母親很欣慰,她將希望透過目光在每個孩子的臉上都停留了一會兒,但最後還是將希望給了孔融。她撫摸著孔融的頭說:“我知道你從春天就盼著梨長大,那麼就由你第一個挑梨吃吧。”

孔融笑了,笑得很甜,可當手伸到梨盆時猶豫了。他仔細地看過每隻梨後,拿起一隻最小的離開了小木桌。隨後,孩子們一聲歡叫,撲向了梨盆。

父親被孔融的舉動搞糊塗了,這孩子可是天天想吃梨啊。“孔融,你為什麼挑了隻最小的?”

孔融閃閃眼睛:“哥哥們年齡大,我年紀小,當然要吃小的了。”

“可是弟弟比你還要小啊。”

孔融瞥了父親一眼,認為父親很無知。“我是哥哥,當然要把大的留給弟弟了。”

父親母親都笑了,笑得比哪一年的摘梨日都開心。

孔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他四歲讓梨的故事講來總令人感動不已,這是因為在小孔融的身上表現出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謙恭禮讓的美好情感。正是這種情感,孕育了孔融優美的詩文,成就了他的文學事業。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張儉選布

遼國的聖宗皇帝御駕雲州(今山西大同),他要在雲州轄界的莽野山林中狩獵。所經之處,地方官員紛紛拿出所能搜尋到的最貴重的禮品奉獻給皇上。可雲州太貧脊了,實在無物可獻。

不過,誰也沒有料到兩袖空空的雲州節度使在聖駕蒞臨之後,不僅泰然自若,而且露出得意的神色。屬下猜測,他一定手握寶器了。

“皇上,臣下無能,”節度使拜見聖宗說,“臣下境內無物可獻。”

“難道連人都沒有嗎?”聖宗不高興了。

節度使忙叩首道:“臣下正要稟告,新科進士、幕官張儉堪稱大遼瑰寶,願獻於皇上。”

以人為寶,一句氣話竟成了真,這是聖宗始料不及的。但這畢竟是個很新奇的事情,聖宗立即召見張儉。

張儉晉見,聖宗看他行止樸質無華,先喜愛了幾分。接著,聖宗要他講講當前治國的緊要問題,張儉不假思索,口若懸河,說出三十餘條。

就像久無收穫的覓寶者無意中遇到了夢寐以求的寶藏,聖宗看著眼前這個粗衣布履的年輕人,欣喜若狂了,甚至對狩獵都失去了興趣。他當即收下了雲州節度使的這件“寶物”。

張儉能力超人,一路升遷,直至做到左丞相,但他依然像做雲州幕僚時一樣溫良謙和,依然像寒窗苦讀時一樣勤儉素樸。穿衣只穿粗布衣,吃飯只吃一種菜,俸祿只要有節餘,就去賙濟親朋故友。

這可苦了朝上的百官。遼國國力日漸雄厚,奢侈之風也在朝野興起,官員比著穿錦緞華服,可進宮後望著班前左丞相的粗布舊袍,總令他們忑忐不寧。

這種場面是很滑稽的,可瞭解張儉的人都知道,他是在以身施教,諷喻下屬官員,讓他們擯棄奢華。

這年冬天出奇的冷,張儉上朝奉事,聖宗見他又穿上那件破舊的棉袍上殿,便密令侍者暗中用火夾在張儉的棉袍上烙穿了一個洞作為記號,看他是不是總穿這一件,也好藉此為他換上一件新袍。

第二天上朝,聖宗一眼看到張儉棉袍上的烙洞。他還是沒換啊,聖宗不禁慨嘆一聲。

一連數日,張儉都穿著破棉袍上朝,聖宗忍耐不住了:

“張儉,你為什麼年年總穿這件舊棉袍?”

“因為還能穿呀,”張儉說,“這件棉袍已穿了三十年,每年天暖後將它翻洗乾淨,入冬取出穿上,抵禦風寒與新袍無二,因而無需再換新袍了。”

“可朝中大臣都著華服,你身為丞相,卻舊袍披身,他們心中一定很不舒服。”

張儉向聖宗躬身施禮,禮罷,莊重地對聖宗道:“皇上授臣重任,是讓臣輔佐皇上安邦定國。現在朝野上下奢華之風甚濃,再這樣下去,就會傷及大遼國體。我身為丞相,只能有制止奢風之責,怎麼還能隨波逐流也學奢華呢?”

聖宗感動了,他更感覺到張儉這件“瑰寶”的貴重。國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