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小說:開到荼蘼 作者:絕對零度

以雅樂正聲為主流。孝武帝劉駿(430…464)即位之後,社會文化風尚起了很大的變化。

《文心雕龍?時序》:“自宋武愛文,文帝彬雅,秉文之德;孝武愛才,英採雲構。”武帝、文帝的文化建設,或重“弘振國學”,或功在“立儒學館”,較為重視儒學和史學,故元嘉詩風崇尚經史。而孝武“好文章”,自己也創作《督護歌》一類的俗歌俗辭,在他的倡導下,“天下悉以文采相尚,莫以專經為業”。

孝武帝大明年間是文化風尚由雅向俗轉變的關節點。

鮑照早歲酷愛樂府民歌,曾用樂府寫下大量抒發懷抱的詩篇。

孝建中,鮑照為中書舍人,孝武“好為文章,自謂物莫能及。照悟其旨,為文多鄙言累句”。

在文化風尚由雅向俗轉變的大明時期,鮑照隨臨海王子頊來到荊州。

荊、郢、樊、鄧之間是《西曲》的發源地。

元嘉末,隋王劉誕為雍州刺史,造《襄陽樂》;南平王劉鑠為豫州,造《壽陽樂》。《襄陽樂》雲:“朝發襄陽來,暮至大堤宿。大堤諸女兒,花豔驚郎目。”

兩相思,兩不知(2)

本來就酷愛民歌的鮑照來到荊州一帶,受到“其聲節送和與吳歌亦異”(《樂府詩集》卷四十七引《古今記錄》)的別一種聲曲的感染,寫出了上面這首《春日行》。

鮑照雖然不一定就是大明、泰始時期俗樂俗辭的倡導者,但是他的創作和因此產生的影響,極大地推動了文人詩歌朝著通俗化的方向發展,並且使它成為大明、泰始中詩歌的一種主要形態。

也許,那個時刻,詩人鮑照還沒有完全形成“生命飄泊之感與自然風景的結合”的魏晉詩人心態。

鮑照尚不彷徨,也不孤獨,他還在廣濟三臺匡山明月峰之上,頂著萬仞芙蓉雲,讀著一生最初情愛的嚮往,他的心正乘著六朝的地鐵開往明媚的春天。

這趟地鐵,每個人一生中或許總乘坐過那麼一次。

好比《飛狐外傳》中的程靈素。

程靈素對胡斐暗生情愫,然而胡斐愛的卻是那個穿紫衣的姑娘。

程靈素至死沒有對胡斐說出自己的情意。

她的心最早是被王鐵匠看穿的。

因此王鐵匠道:“好,胡爺,咱們再見了,你這一輩子可得好好待程姑娘啊。”

只聽王鐵匠走出幾步,突然放開嗓子,唱起洞庭湖邊的情歌來。

“小妹子待情郎——恩情深,你莫負了妹子——一段情,你見了她面時——要待她好,你不見她面時——天天要十七八遍掛在心!”

這時,是程靈素芳心初開,然而她的心上人並不知情。

後來,在醫治苗人鳳的過程中胡斐與程靈素感情日深,但胡斐始終當程與自己兄妹一般。

那日,胡斐“瞧著她瘦削的側影,心中大起憐意,說道:”我有一事相求,不知你肯不肯答允,不知我是否高攀得上?“

程靈素身子一震,顫聲道:“你……你說什麼?“胡斐從她側後望去,見她耳根子和半邊臉頰全都紅了。

程靈素因為芳心暗許,盼著胡斐也同自己一樣。當胡斐說出“高攀”的時候,程靈素想到的是男女之情,因而整個人害羞起來。

孰料,胡斐說道:“你我都無父母親人,我想和你結拜為兄妹,你說好麼?”程靈素的臉頰剎時間變為蒼白,大聲笑道:“好啊,那有什麼不好?我有這麼一位兄長,當真是求之不得呢?”

胡斐聽她語氣中含有譏諷之意,不禁頗為狼狽……

自己所愛的人竟要同自己結為兄妹,這一結拜,一切的念想都將終了,一切的幸福都將成為不可能,因此,程靈素“言語行動之中,突然間微帶狂態”。

然而,儘管如此,她並沒有把自己的心意說出,最多不過,“這日直到黃昏,始終沒再跟胡斐說話”。

初戀情懷幾乎都帶著青澀與落寞。

此後,程靈素將對胡斐的感情藏到雲深不知處,直到他們相救馬春花身陷重圍。

程靈素微微一笑,低聲道:

“大哥,待會如果走不脫,你救我呢,還是救馬姑娘?”

胡斐道:“兩個都救。”

程靈素道:“我是問你,倘若只能救出一個,另一個非死不可,你便救誰?”

胡斐微一沉吟,說道:“我救馬姑娘!我跟你同死。”

程靈素轉過頭來,低低叫了聲:“大哥!”伸手握住了他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