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
只不過如今的西湖卻有些慘不忍睹的樣子,因為大部的水都提供灌溉之用了,再加上日頭暴曬下的大量蒸發,入湖的幾條溪流水流都很少,西湖的水位已經很淺了,幾條引水灌溉的渠道已經引不出水,引到城內供杭州城內居民飲水之用的那幾條渠道也快無水可引了,西湖急需補充水源。
再加上荷花開敗,荷葉也開始變黃,使得整個西湖有些狼藉的樣子,整體的景色差了很多。
水稻自灌漿期結束後就不需要水灌溉,西湖水位降到引水線以下,倒沒有給水稻成熟帶來麻煩,秋收後,種植的過冬作物如小麥等基本不需要水灌溉,西湖水位下降,對農業影響倒不是非常的大。
即使城內幾句新挖的井榦涸了,城內的居民還可以到西湖邊來取水,只是麻煩一點而已。
不過所有人都希望能天降甘霖!
-----------
又一年農曆八月十八,錢塘江北岸,離西湖不遠的一處觀潮點。
一身便裝的李弘節和李道素及王易三人站在一處山頭上觀潮,隨從都散佈在四周。
因還是秋收時候,到錢塘江邊觀潮的人不是很多,一身閒時裝扮的他們並沒被人發現。
王易站在這處似後世時候六和塔所在位置的山頭上,很是感慨地看著暫時還波濤不大的錢塘江。
去年的八月十八日,他陰差陽錯地穿越來到了大唐,來到了唐朝時候的杭州,沒想到重生為古人,成為一個身份特殊的武將後人,竟然讓杭州發生了這樣天翻地覆的變化。在他的建議下,西湖得以疏浚,湖內的幾條長堤和小島修築起來,西湖得到了新生,新生的西湖不但成為一處絕美的風景旅遊地,還同時解決了杭州城內數萬百姓飲用水的問題,也讓杭州城內十數萬畝良田得到灌溉
疏塞嚴重的西湖得到疏浚,增添了許多景緻,可以說西湖的春天已經來臨,因西湖之故,杭州一帶真正成為魚米之鄉,物產豐富之地,杭州也慢慢開始走向真正的繁榮。
王易心中有非常大的成就感,他也在歪歪想著,以後他還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何種變化?
“晨陽,以往有沒有到錢塘江邊來觀潮過?”李弘節轉身問好一會沒有言語的王易。
“來過幾次,錢塘江的潮湧真的非常壯觀!”
“那你肯定又有詩作想出來了,一會得吟念給我們聽聽,哈哈!”李弘節心情很好。秋收已經結束,新墾的兩萬餘畝官田共收水稻四萬多石,其餘民田收成也非常好,讓他基本不必再為將要到來的冬天擔心,擔心再出現那麼多的流民,他已經上奏朝廷,這批新收的糧食貯備於杭州,以應賑災之用。朝廷也批覆同意了,同時大大褒獎了一番李弘節為杭州做出的貢獻。
在杭州時候做出功績,李弘節已經看到了可以回京任職的希望,如今當官的誰不希望能回長安任京官啊?他已經數次得到朝廷的褒獎,調任回京的日期肯定不遠了,因此今日也有閒心出來觀潮。
聽到李弘節要求他作詩,王易卻很堅定地搖搖頭,“李刺史,在下去年在錢塘江邊觀潮時候,因為不小心,被潮水捲入江中,所幸隨從拼死相救,才把在下救上來,撿回一條命!今日再臨錢塘江邊觀潮,在下還心有餘悸,沒有作詩的心情…”
後世時候與家人永別的場景再次清晰地出現在王易面前,讓他很是傷感,哪有心情吟詩尋樂。
“沒想到晨陽竟有這般的遭遇!”李弘節有些動容。
“晨陽老弟,不必傷懷,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在下想著,以後你一定不會再遭遇這樣的難的!”一邊的李道素也感慨了一句,他是知道王易在錢塘江邊的這次意外事故的。
“那時真的是生死一線啊!”王易很是感慨,他不知道該慶幸還是感傷,因為觀潮時候陰差陽錯的奇事發生,他從一千三百多年後的二十一世紀,穿越來到大唐貞觀元年,影響並改變著歷史。
錢塘江潮水時常吞噬人,這一刻他也想到治理錢塘江的事了。
“大郎說的不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某想著,晨陽這後福已經快來到了!”李弘節依然呵呵笑著說道,但看到王易那還帶著感傷的表情,把後面的話止住了。
王易並沒去注意李弘節話中的特別意思,而是把剛剛想到的一點想法說了出來,“李刺史,聽說錢塘江的潮水每年都要吞噬不少的人,錢塘江的潮水也使的兩岸許多田地被沖毀,並使其鹹化,無法種植作物,在下覺得應該徵用民工,修建堅固的塘堤,把錢江潮水的禍害減少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