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2 / 4)

小說:泱泱大唐 作者:中國長城網

主意,讓王作、王近等人越加的吃驚,也更加的敬佩。

在幾人說事的時候,王臨還特意偷偷地告訴王易,自上次演出後,蘇燕天天都呆在屋裡,極少去露臉,更沒再演出,在等著王易答應贈她的詩。離上元節已經沒幾天了,王臨有點尷尬地請求,希望王易能早些將詩作送過去,以讓蘇燕能早幾天準備。想著已經半個多月沒見到這位美人兒,王易心裡竟然有點想念,但在王作等人面前,卻裝出一副不以為意的樣子。

在年初三的時候,王作、王近等人也都回去了。

不過年還沒過完,年節的氣氛還在,除正月初一、初二一些特別隆重的慶祝儀式外,其他一些特殊的日子還要有慶賀的儀式,像正月初五的破五,正月初七的人日,初八的穀日等日子的慶典,當然再過不久就要到來的上元節,這些日子都是要慶賀一番的。

後世時候的過年,遠沒有古代隆重,這些過年的大部習俗,非常有深意的習俗,在後世時候,都已經沒有人記得了,更不要說有人去紀念了,像王易這樣對歷史挺了解的人,如今遇到的一些習俗都是在後世時候從來沒有聽到過的,讓他在有新鮮感起來的同時,也很是感慨。

王易也想起清末民初時候,那位孫姓革命者在取得政權,當上大總統後,竟然以政府的名義,釋出告令,不準老百姓過農曆新年,並廢除了沿用了幾千年的農曆,強制所有的百姓都過公曆的新年,也就是公曆的一月一日的元旦當作新年,王易在瞭解這件事情後,對他的敬仰一落千丈。。。

如果說蒙元和滿清的入侵使的中華文明遭到滅頂之災,那後續諸多“革命者”的過激舉動更是讓傳承了幾千年的中華文明進一步被醃割,再加上接下來眾所周知的諸多原因,在王易所生活的時代,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已經被“傳承”的面目全非了…心痛,心痛啊!

不過民間的力量還是比較強大的,在孫姓革命者頒佈命令後,民間百姓群起反對,並依然熱熱鬧鬧地過農曆年,最終在孫下袁上後,國民政府不得不重新下發告令,准許百姓過農曆新年,也就是在那個時候,經袁大頭的手,泡製出一個“春節”來,自那以後,及至到王易穿越的時候,官方對“年”一直以“春節”相稱,但民間的百姓卻不領這個情,仍然把這個一年之內最重大的節日稱之為“年”,依然非常熱鬧地過年!

每天過年時候,無數在外面謀生闖蕩的人,不怕艱難地擠火車,汽車,就是要趕回家去過年,就是因為“年”的份量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太重了,平時可以不回家,但過年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是渴望回家,與家人團聚的,特別是除夕時候,閤家團圓,這是多少人的夢想和心願!

但因為官方刻意這樣做,對中國傳統文化否定甚至以封建殘餘思想抹殺,傳統的這些文化習俗在後世時候已經大部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了,年的味道已經很淡了!

唉…王易甚是為後世時候諸多非常有意義的傳統的東西被刻意消除而感到悲哀,他甚至有一點慶幸,他這樣一個研究歷史的人,能穿越回到古代!

如果妻子和女兒能一道穿越過來多好,還有父親等家人,那他就沒有任何遺憾了!

------------

在大年初六的時候,出乎王易的意料,李道素竟然到府中來拜年了,帶來了一些禮物,只不過李道素只是在王易府中略坐了一會,並沒有細談什麼,但在李道素告辭的時候,很含蓄地提及,他的父親李弘節想找王易聊聊。

在李道素告辭後,王易馬上和王復商量,王復也同意了王易的想法,去李弘節的刺史府中拜訪一下,對李道素的來訪回個年。

王易在第二天大年初七的時候,去刺史府中拜訪李道素的。

在門忙將王易的名刺送進去後一會,馬上就讓他進去了。

在刺史府一名下人的帶領下,王易帶著王復和王聽兩人進了堂屋,因為身份的原因,王復和王聽只能在外面候著,王易單獨一人進堂屋去。

王易在跨入李弘節待客的堂屋後,看到錢塘縣令周端也在座,不過在他進來作了禮後,周端馬上起身告辭了。

刺史府內的下人重新換了茶,其他人都退了下去,屋內只剩下李弘節和王易兩人。

“李刺史,晚生原本早幾天就過來向您拜個年了,不過想著這些天李刺史也難得休息幾天,肯定也有不少的人來拜訪,因此也不敢冒昧前來,前兩日,李公子到府上來拜年,在下惶然,此都有違了尊卑,因此也不敢耽擱,就過府來請見李刺史,只是沒想到,李刺史還真和周縣令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