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零散的突厥潰兵,對於遭遇到的這些零散的突厥潰兵,基本上沒怎麼人能留下性命的,除非他們能飛快地逃離唐軍行進的這條“大道”兩側,那樣唐軍怕影響行進的速度,不會對他們追擊的。
“報…”一隊騎士飛快地往李靖所處的位置飛奔而來,領隊的一名軍官模樣的人大聲喝喊。
“講!”李靖勒停坐騎,對飛奔到面前的傳令軍官喝道。
傳令的軍士及他身下的坐騎嘴裡冒著都白氣,這名軍官大口喘氣中對李靖行了一禮後,大聲報告道:“報告大帥,李大將軍所部遭遇突厥人殘部千餘帳,擊之,全數被殲和被俘,共計六千餘人,牛羊牲畜三萬餘頭!”
“明白!令李大將軍,將俘虜及繳獲的輜重移交給後面的人馬,快速跟進!”
“是,大帥!”傳令的軍官得令後,馬上率領手下的人馬,往回奔,將李靖的命令傳給李世勣。
就在這隊人馬快速往回奔,隱入霧靄中時,另一個方向又一隊軍士快速奔來。
傳令的軍士都是一人兩騎,傳遞緊急軍情時候,是兩騎輪流換騎,這樣能將命令儘快地傳達,李靖親領部人馬行進速度雖然快,但他們也能追上。
那隊人馬快速行進到再次勒停坐騎李靖面前,大聲地報告道:“報告李大總管,長安送來的六百里加急軍令!”報告的這名軍官將一個密封的、蓋有火漆印的木匣子呈到李靖面前。
李靖伸手接過,但心裡卻有些不快湧上來,他能猜到長安送來的急令裡面會吩咐他做怎麼,那肯定是再令他派人馬,接應唐儉,並準備接受頡利的請降,護送頡利一行進京的,如今他正準備率軍急襲頡利殘部,此時可萬分不希望再被皇帝的詔令打攪的。
只是如今長安送來的急件已經送到他手上,不看也只得看了,當下李靖從身邊的親衛手中接過短刀,挑開封蓋的火漆,將木匣打了開來,取出裡面皇帝親筆寫就的手詔,看了起來。
這一看之下,卻讓李靖很是意外,繼爾大喜過望,他怎麼也沒想到,就在這短短的兩三天時間內,他就收到了皇帝兩份截然不同的手詔。
從剛剛收到的這份手詔上,李靖可以看的出來,此並不是朝議的結果,也並不是皇帝正式的詔令,而是皇帝私下的暗示,李靖在琢磨了一會,也恍然明白過來,這肯定是某個人的勸諫,說動了皇帝,皇帝最終改變主意,給他下達了這道讓一般人不太好理解的手詔。
“是何人有這般遠見,想到這些?有這麼大能耐,將皇帝勸服呢?”李靖想不出來,只不過他也沒太多時間去想了,而是立即將這份絕密的手詔收入懷裡,再次喝令大軍,加快速度前進。
皇帝有這份新的手詔送達,李靖在出發前下命令時候所有的擔心,完全沒有了影蹤,他女人,這次戰役,他還能再創造奇蹟的——
鐵山東南方向,頡利所領殘部暫時的落腳點,那頂最大的大帳內,昔日草原上的霸主,今日的落難者頡利,正在招待一群貴賓。
那是以大唐鴻臚寺卿唐儉所領的大唐慰撫團,頡利在定襄時候遭到李靖親領的大軍攻擊時候,就感覺此戰不妙,凶多吉少,在率部敗退之時,令數次前往長安的手下酋長執失思力,以最快的速度前往長安,面請皇帝,將他請求內附的上表呈上去。
頡利並沒奢望李世民在這個時候同意他內附的請求,但出乎他的意外,李世民不僅同意了,而且很快派出以唐儉為使節的慰撫團,隨執失思力一道,將來招撫。
而更讓頡利喜出望外的是,原本追擊而來的唐軍暫時放慢了步伐,其他幾路包抄的唐軍好似也停下了行進的步伐,這讓頡利大大地鬆了口氣。
因為連續的兵敗,幾乎心灰意冷的頡利,暗自慶幸,命運還是給他留一點機會了。
李靖率軍在他不防備間,偷襲了牙帳所在地定襄,他手下的十數萬百戰勇士迅速潰敗,頡利想著李世民一定舉了傾國之力,前來攻擊他的,不然李靖不會親自領軍突襲他的牙帳,在夜間分辯不出真實的情況下,率最親信的人馬,快速向北逃離,想透過白道,翻過陰山,進入大漠。
一進入大漠,對大漠情況不熟悉的唐軍,不敢貿然進入的,那時他們就安全了,只不過出乎頡利的意外,在他們抵達陰山南,將進入白道之際,卻遭遇到數萬唐軍的伏擊,損失慘重。
慘敗之下,透過白道北逃吧?望,頡利只得率領手下繼續逃跑。
冰天雪地之下,透過陰山,寬闊的白道是最好的選擇。但即使是白道那樣寬闊的峽谷,因為大雪堆積,也不太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