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位置,從圖上標示的圖示來看,我幾路大軍行進的速度各有不同,行進方位相差比較大,但無論哪路大軍,應該都應該還未與突厥人遭遇上。
說到這裡,李世民停了下來,看看轉頭看著地圖的王易,再開口問道:“晨陽,你父親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大將,其作戰的謀略不輸於朝中任何一位將領,連朕都很是佩服他,想必你與世果也得其傳吧,今日朕也想聽聽你對此戰有何看法,該如何進軍?”
已經料到李世民會如此問他的王易在略作思考了一番後,即開口回答:“既然陛下問了,那小民也班門弄斧,亂說一番!”王易走到地圖前,指著幾個標示的地點對李世民說道:“陛下,臣以為,我大軍在冬天時候進入漠北,突厥人一定沒有料到,即使我大軍臨近了,頡利聞知訊息,只要我大軍行動迅速,他們來不及做出有效的提防,小民覺得,我大軍此戰取勝的關鍵,那就在兩個字上,奇、快!”
王易看了看臉上驚異之色起來的李世民,繼續說道:“奇,就是出奇兵,在突厥人沒有料到的時候出兵,在突厥人沒有想到過的方向行進攻擊,定會打個突厥人措手不及的;快,就是行動快速,不救殲敵多少,力求擊潰頡利親領的人馬,擒賊先擒王,若是能將頡利親領的人馬殲滅,將頡利擊斃或者生擒,那其他突厥各部人馬,懾於我大軍的兵威,很快就會投降的…”
王易接著把他後世研究這場戰爭所瞭解到的李靖及他手下各部人馬的攻擊方向,及他對這場戰事一些沒有打好地方的修補,具體到各部應該眾哪個方向展開攻擊,如何攻擊,幾部間如何協調,在戰役取得初步勝利時候如何進軍,如何追殲敵殘部,如何攻擊頡利的牙帳,如何阻止頡利殘部的逃走,把這些後世研究的東西總結成一個推斷,對臉色越來越驚異的李世民全都講了出來。
李靖在貞觀三、四年間指揮的這種戰役雖然取得了空前的勝利,但還是有一些不大不小缺憾的,這在戰爭進行時候,所有的人應該都是察覺不到這些缺憾的,即使察覺的到,也不一定能及時做出應對和排程的,但這場戰事結束了,在回過頭總結這場戰事的經過時候,一些有心之人自然可以發現一些原本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可以明白過來若某一個時候如果做出何種佈置,那對戰事的進展可能會直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王易這個研究歷史的人雖然沒指揮過戰鬥,但這種馬後炮還是會放的。
王易在講述的時候也是知道,他所講的是基於原來歷史上已經發生的那場戰事而講的,可以說是個“馬前炮”,但如今戰爭開始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隨後的戰事會如何發展,誰也無法預料,有沒有可能取得與原來歷史上同樣輝煌的勝利,還是個未知數。
但他所講的,卻是讓李世民驚歎不已,李世民這位皇帝怎麼也沒想到,今日只是突然想到,讓這位已經差不多一個月左右沒見過的小子進宮來陪他敘敘話,在剛剛看了一份軍報後隨口問問王易對這場戰事的看法,卻沒想到這個才十七歲的小子說出來的一番言論,卻是讓人驚歎不已的。
這怎麼都不像是一個才十七歲,從來沒上過戰場的年輕男子嘴裡講出來的,而是像一位指揮過無數次戰役,久經戰爭考驗的軍事統帥嘴裡所講出來的。李世民是個指揮過多場戰事的出色統帥,自然能聽出來王易所講的攻擊方法裡面的可取之處,更重要的是,王易最開始所講的兩點,奇和快,正是他在指揮作戰時候一力追求的,也是此次指揮大軍出征突厥的統帥李靖最講究的,如果王易剛剛這番話從李靖、李孝恭嘴裡講出來,甚至如李道宗、李世勣、侯君集等人嘴裡講出來,李世民肯定不會奇怪,但如今卻是從王易這樣一個不滿二十歲的少年人嘴裡講出來,卻讓他非常驚奇…
第三十六章 更加的意外
第三十六章 更加的意外
第三十六章 更加的意外
(新的一天,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
王易當然能料到他所說的會有這樣的效果,只是李世民控制情緒的能力還是遠出乎他的意外,驚異之色只是一閃後就隱沒了,依然一副平靜的神色。(讀看看小說網)
李世民在看了幾眼王易後,臉上有笑意起來,“好一句班門弄斧,但剛剛朕聽你這般說,卻全不是班門弄斧之論,朕聽了可是受益匪淺哪,朕可是沒想到,你對戰爭如此有見地,真不愧是當年威震江淮,曾數次救下杜伏威性命的王大將軍之子!虎父無犬子,此言一點不差,朕一定將你所提的觀點細細斟酌,並告知前方的將領,給他們做參考!”
“陛下過讚了,小民只是信口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