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3 / 4)

小說:泱泱大唐 作者:中國長城網

對王易刮目相看起來,這年輕的哥們不簡單。

“能得道長相請,甚是榮幸,道長請了!”王易作了一禮,在孫思邈回禮後,舉步前行,但在跟隨孫思邈而去之時,也悄聲地吩咐了王聽幾句,王聽應令出了客棧而去。

王易隨著孫思邈來到客棧內一個看似孫思邈所住的房間內,兩人分賓主坐下,孫思邈的弟子上了茶後,也退了下去。

“孫道長今日為何會在客棧內開堂坐診,為百姓看病?”王易率先問道,這是他很不理解的地方,按理,開客棧的人,都不喜歡染病的人到他們店裡來,給他們帶來晦氣的,但這個安福客棧的掌櫃,為何就如何大度,允許孫思邈在這裡開堂坐診?

“貧道發現小友會有此一問!”孫思邈撫著鬍鬚笑呵呵地說道手貧道居於終南山,很少來長安,今次應當今皇帝陛下相請,進宮為皇后娘娘診病,因難得來一次長安,也就多逗留幾日,免費為長安的百姓診看病患,並分發一些自制的藥物,如此而已!”

“原來如此!”孫思邈這樣一說,王易頓然明白過來,原來孫思邈這是為長安的百姓義診,同時也清楚,怪不得孫思邈發現他的名,那自然是從李世民口中得知的,只是孫思邈的話中所說的,讓王易也想到了另外的事,當下再問道手道長進宮為皇后娘娘診病,不成…”

王易的話只問了半句,孫思邈卻是發現他話中的意思,搖搖頭道手每年天將寒之時,皇帝陛下都會派人到終南山相請貧道,進宮為皇后娘娘診查一下身體的!”

“原來如此,”討論當朝皇后的病情自是大不妥的事,王易也沒再追問,而是換了一個話題說道手孫道長,在下前些年客居杭州時候,偶得幾本上古醫書,學到了不少診病的技術,再加上邊上有醫家指點,因此也略懂一些醫術,今日想向道長請教一下醫道,不過在下在向道長請教之前,想讓道長看幾樣自制的診病器具,想讓給孫道長看看,在下所制是否有理!”

“哦?!是何器具?”聽王易這般說,孫思邈臉上有興趣閃現出來。

“道長請稍候,在下這就讓隨人拿進來!”王易聽到外面有動靜,發現王聽已經迴轉了,當下站起身,作一禮後,走出屋去,將王聽從府上取來的兒子拿了進來…

第五十七章又一位名家

第五十八章 就這麼偶然間

第五十八章就這麼偶然間

“孫道長,你看看此物,可有大用?”

孫思邈站起身,從王易手中接過那一頭大,一頭小,似兩個大小喇叭相接起來的奇怪物件,很是驚奇地問道手晨陽小友,這是何物?作何用?”

“孫道長,此物是在下偶然間想到後製作出來的,暫時將它取名為聽診器,”王易指著孫思邈手中拿著在仔細端詳的那物,以自認為孫思邈能聽懂的方式和語句講道手道長,如果以這頭大的緊貼在人的心、肺部,我們附在另一頭較小的漏斗內,以耳傾聽,能清楚地聽到人的心跳、呼吸聲,其他體內一些細微的變化都可以相信,在製作出來時候,在下已經試過了,效果還挺不無的…”

後世時候聽診器是一名臨床醫生不可或缺的器具,是醫師的標誌,對於大部醫生,特別是內、兒、外、婦等科醫生來說,這是他們日常診病中最常用的診斷用具,沒怎麼兒子可以替代,如果手上沒有了聽診器,那等於斷了他們的一隻手臂,診病的效率大大的降低。

從醫學發展的歷史角度來說,聽診器的出現,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不少的學者認為,現代醫學的發展即始於聽診器的發明,有了聽診器,才有現代醫學的出現。

王易這個穿越人,後世在醫院時候手中拿了多年的聽診器,自然發現此物的用處,他在上次王曇發燒生病後,苦於沒有聽診器,不能方便地聽診小丫頭的呼吸心跳及肺部有吧?羅音等情況,他也發現以後身邊的人不可能不生病的,因此也動了製作出簡單易用聽診器的念頭來。

有了想法後,王易也動手製作,只不過如後世時候那大眾化,也即大家都看到過那樣的聽診器,卻是製作不出來,唐朝時候沒有這麼好的鍛造工藝,打製不出可以用於聽診器製作的軟鋼,當然像膠管更不要去想了,因此只能製作那種簡單易用的聽診器,也就是醫學先祖們剛開始發明聽診器時候製作的那樣子,以木頭製作兩個喇叭或者說是漏斗形的,用魚膠粘在一起,盡最大可能防止漏聲。

經過多次的試製,王易終於製作出幾個可以用於日常診病時候聽診之用的簡單聽診器,也在身邊的人包括王曇、蘇燕及其他隨從染點小病,或者受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