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候君集、蘇定方、王易都來看望他們的師尊。手機小說站點(wap。)
一身戎裝的侯君集在進到李靖書房,施了禮後,馬上對李靖明瞭來意:“恩師,弟子馬上就要率軍出征了吐蕃了,還請恩師對這次征戰中要注意的事項指點一二!”
上次出征青海回京後,侯君集不知哪根筋搭牢,懇請皇帝李世民同意他入李靖門下,學習兵法,李世民竟然也同意了,並要求李靖將侯君集收入門下,李靖沒法,只得應允。
不過李靖教授侯君集的兵法之道與教蘇定方、王易時候有所不同,只是與侯君集講解一些戰例,並沒有教授王易和蘇定方時候那般詳盡,事無鉅細,都會講到,這讓侯君集有點不滿。
但某一次李靖了一個寓言,就是關於一個杯子的:空的杯子可以倒進去整杯的水,已經裝著半杯水的杯子最多隻能倒進去半杯的水,不然就要溢位來,滿的杯當然什麼都裝不下了。若要將一定容積的水全部裝下,裝有水的杯子只有把水倒空了,才能裝下去。
侯君集是個絕頂聰明之人,一下子明白了李靖所的道理,自此以後沒有再抱怨過,用心領會李靖所教他的那些兵法之道,並把心內不解之處都向李靖諮詢。
此次作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的侯君集,在大軍將要出征前,也想向李靖面討機宜。
李靖在幾十年的征戰中立正了卓著的戰功,在大唐軍中的威望是沒有人可以比及的,即使李靖不是侯君集的師尊,作為領一道兵馬出征的大將,臨行前來問詢李靖作戰中要注意的一些細節,也是非常正常的。
李靖對侯君集的到訪沒有任何的意外,但在得報侯君集來訪後,並沒馬上接見,而使人將蘇定方和王易一道叫來,一些事他想和三人一道。
此次侯君集和蘇定方分別以大總管和副大總管的身份領軍,這其中有李靖推薦的緣故。
李世民在決定舉大軍反擊吐蕃人的入侵後,也親自到李靖府上來問詢這位老將的意見。李靖當即與李世民了他對這次戰事的看法,還提了不少的提議,在李世民問詢何人可領軍之時,他也推薦了侯君集、李道宗和蘇定方几人,最終李世民決定讓侯君集總領軍事,蘇定方副之。#百度搜()閱讀本書最新手打章節#
同為李靖弟子的侯君集、蘇定方領軍出征,如果立下不錯的戰功的話,作為師尊的李靖面上也是很有光的。
聽侯君集開口即這般問詢,李靖在有點滿意心情起來的同時,也馬上開始了他的講述。
“我大軍從未與吐蕃人交過手,所以此次征戰,們兩人要慎之又慎!”李靖盯著侯君集和蘇定方道:“不過吐谷渾人曾與吐蕃人交過人,從吐蕃與吐谷渾人交手的情況來看,吐蕃軍隊的戰力並不怎麼樣,此次吐蕃大軍有近三十萬,而我方出征的才五萬人,從絕對數量上來看,我軍明顯利於劣勢,但此次出征的我大軍人馬,俱是富有經驗的老兵,或者是經過嚴格訓練的新軍,老夫對我大軍取得此戰的勝利,一點都不懷疑…”
坐在李靖下首的三人都沒插嘴,聽李靖繼續往下。
“依老夫的想法,此戰我大軍能否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是行動的突然性,我大軍的行蹤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吐蕃人偵知。吐蕃人沒察覺我大軍的逼近,一力攻擊我邊城,那正是我大軍發動突襲的好時機,”李靖這話時候,用讚賞的神色看了一眼王易,繼續道:“們必須要記住,擒賊先擒王,若能出其不意地攻入吐蕃人的大營,擊斃或者俘虜棄宗弄贊,那此戰我大軍就可以輕鬆獲勝,至於具體如何戰,此不需要老夫詳了…”
侯君集站起了身,恭恭敬敬地對李靖行了一禮,“多謝恩師的教誨,弟子必定牢記在心!”
李靖示意侯君集坐下,“還有一些事,老夫要與們兩位細講!”
“是,恩師!”侯君集再行一禮,坐回座上。
“松州一帶,山勢險阻,地形複雜,不利於大兵團作戰,吐蕃軍隊人數佔優的優勢很難發揮出來,們一定要利用地勢,與我守城的邊軍一道,將吐蕃人牢牢拖在岷山一帶,讓那個地方,成為吐蕃人永遠的長眠之地吧!”李靖口氣淡淡,但讓人不寒而慄。
近三十萬的人馬,在李靖眼裡絲毫沒覺得什麼,輕飄飄話間,就是要把這三十萬人永遠留在岷山一帶,如此豪氣,沒有幾人會有。連主領大軍出征的侯君集,都沒有這般想法,在聽到李靖此話後,侯君集甚是驚愕。
以侯君集所想,皇帝李世民只給他五萬人馬,能將三十萬吐蕃軍隊擊退就已經萬幸,從來沒有過要把這三十萬吐蕃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