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
這是最不適合遠行的時候,特別是氣候寒冷的吐蕃高原,更是如此。在那個六月都會飛雪的地方,一到冬天,人畜盡乎絕跡,基本上沒有人能在隆冬時節透過吐蕃高願,抵達邏些城的。吐蕃使團不可能在冬天踏上回國的歸程,但李世民當著百官的面,令吐蕃使團在五日內就離開長安,作為吐蕃正使的祿東贊沒有辦法,只得冒著大雪,率使團幾十名成員,悽悽慼慼地離開了長安。
這個時候踏是歸程,剛啟程的幾個月天寒,行進肯定非常困難,透過吐蕃高原,唯有夏天天氣熱的時候才可,因此吐蕃使團只有在路上捱到夏天,才可能透過吐蕃高原,回到邏些城的。
對於吐蕃人來,這是他們遇上的最大侮辱,包括祿東贊在內的所有吐蕃使團成員,都恨不得領軍殺到長安來,將李世民捉住羞辱一番,才能解恨。
但有人已經在做周密的安排,用來對付這些恨得咬牙切齒的吐蕃人,目的是不讓他們回到吐蕃地,這個人就是在朝堂上不顧一切痛斥祿東讚的王易。
在當日朝堂上那般有趣的情景發生,李世民暴怒之下勒令祿東贊率使團五天內離開長安後,王易曾單獨求見過李世民,請求李世民下令扣押祿東贊這位吐蕃名臣,治他的罪。
祿東贊在朝堂上公然以兵事威脅,以此罪名將他扣押治罪,當然名正言順,但李世民卻否決了王易的提議,以不能失了大唐上國的禮數為由,依然決定逐吐蕃使團出境,以示懲罰。
從某一個角度來,這樣的懲罰的手段也是很嚴重了,李世民此舉已經向天下表明瞭我大唐對吐蕃的態度,吐蕃的名聲掃地,會被其他國家和部落鄙視,號召力大減,但對此王易並不滿足。
因為王易熟知大唐的歷史,知道祿東贊此人為吐蕃強盛做出的貢獻是多麼的巨大,也明白吐蕃強盛給大唐帶來的危害,歷史當然不能重演,為了大唐的利益,他要除去此人。既然不能借助李世民,藉助官方的力量置祿東贊於死地,他就自己動手,準備動用自己的力量,將祿東贊除去。
就在祿東贊率使團冒著大雪,在軍士的押送下離開長安時,由王聽為首的幾十名原江淮軍舊部,也是跟隨王易上過青海戰場的勇士,還有一些原吐谷渾武士,尾隨在吐蕃使團後面,離開長安。
王易給他們的命令是,在祿東贊率使團離開我大唐界,進入吐蕃領地的時候,無論花多大代價,都要將祿東贊刺殺,並不能讓任何人探知端倪。兩國交界處,流寇、土匪、殘兵散勇甚多,祿東贊等人身死在這些地方,大唐朝廷可以將責任推卸的一乾二淨。
知道此計劃的只有王復等少數幾人,連王易的大哥王昂都不知道。王復很不理解王易為何要不惜手下幾十人生命的代價,都要將祿東贊刺殺,但王易並沒給他太多的解釋,只是以簡單的話告知他們他與祿東贊在朝堂上的爭論,並要手下的人遵從他的命令即可,王復等人也只得聽令。
王聽等人當然不敢違抗,他們無從知道王易和祿東贊究竟在朝堂上爭論了什麼,但從王易的行動上來看,兩人結下的仇可以不共戴天,他們卻不知道王易是為大唐長遠的利益考慮的。
祿東贊所領使團來長安時是從青海過的,他們回程時候也將取道青海,而不是往直線距離更近,但路非常難行的松州方向走,王易因此也動用了原先保護慕容雪,如今全部歸到他府上護衛列中的那些原吐谷渾武士,這些人熟知青海一帶的地形,可以作嚮導之用。
王易相信他手下這些人的能力,一定能圓滿完成任務的。
佈置完這些,已經差不多快過年了。
而過年前的這段時間,王易意外地得到了李世民的特別批准,在府中休假,將手上的事交給其他人辦,因為長樂公主快生了。
十二月十八,超過預產期十來天的長樂公主,終於產下一個八斤多重的兒子,這讓王易驚喜異常,也讓聞知訊息的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歡喜得不得了,立即派人送來了豐厚的賀禮,長孫皇后還親自到王易府上,來探望長樂公主。
李世民親自為長樂公主所生的兒子取名為王曄,意思就是希望如王易一樣,這個剛出生的東西以後才華橫溢,有所作為,失去命名權的王易只得接受這個不算很好聽的名。
長樂公主為王易生下嫡長子的訊息可以讓大部的人都欣喜,但也讓王易的其他妻妾很是失落,已經先後有身孕的長孫凌和蘇燕也希望她們肚子裡懷的是兒子,不要在府中都要失去地位了。
長樂公主為王易新添一子的訊息傳出,來王易府上祝賀的人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