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但每年都有不少的漢人在青海與鄯州之間來去自如,一定是另有捷徑,因此就想到派一支奇兵繞道攻擊庫山後側,”王易搔搔頭,感覺有點難以自圓其了,只得訕訕地道,“恩師在講授兵法時候不是了,在進行戰略謀劃時候,一定要跳出固有的思維去想,能用奇兵就不用正兵,用奇兵能取得戰事效果的最大化…因此徒兒亂想之下,就想到了這些,今日大著膽講了出來…”
李靖不知是聽明白了,還是什麼原因,聽了王易所後,也不再問,臉上再露贊色,“唔,的在理,謀定而後動,能想到這麼多,想得這麼遠,而且都是奇兵之道,為師很是欣慰,懂為師用兵之精髓了,這一點,比定方出色,呵呵,為師希望這次們兩個,都能立下大功回去!”
“恩師,定方此次一定能立下大功的!”王易的非常自信。{首發文字}蘇定方自請命奇襲庫山的要求得到了滿足,被臨時編入李道宗麾下,領這路大軍先鋒的職,王易相信,蘇定方一定能立下大功的。
李靖聽了沒立即話,而是用閃著精光的眼睛看了一會王易,帶點不解地問道:“晨陽,為師有點不明白,今日為何不請戰?”
就怕李靖問這個問題的王易,聽到李靖這樣,臉上尷尬之色更濃了,但又不能不答,只得繼續訕訕道:“恩師,攻擊庫山一戰,是非常重要的一場戰役,關係到後續戰事的進展,在庫山得手後,奔襲曼頭山和牛心堆的戰事也是至關重要,有可能可以將慕容伏允擒獲或者擊斃。這幾場戰事萬不能出差錯,徒兒是初次隨軍出征,沒有一點實際領軍作戰的經驗,怕因此誤了軍事,那就罪大莫及了,因此不敢在恩師面前請戰…”
其實呢,王易還是有點害怕真刀真槍的對殺,在後世時候他只能算是一介“文弱書生”,對血腥的戰爭還是有本能的害怕的,雖然他在上次狩獵時候與大熊幹過一戰,但那是情急之下沒有退路的,要是由他選擇,他可能會放棄,至少肯定會猶豫。如今軍中滿是百戰的名將,由他們領軍去,王易可以不去冒受傷或者陣亡的危險,而且這些作戰經驗豐富的將領指揮戰事,一定能取得好的戰績的,無論如何,都比他這個只會“紙上談兵”的所謂“軍事天才”強。
他向李靖出出主意,也一樣能獲取軍功,還免去衝殺帶來的巨大危險,這是長樂公主在出徵前對王易所的,也是其他妻妾一再要求的,當然也得到王易認同的。
看來第一次就這麼對付過去,李靖問起,也應該不會責難的。
“嗯,的有點理!”李靖似乎看透了王易的心思般,撫著鬍鬚呵呵笑了兩聲,挪揄般地道:“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待下次同,為師會將最重要的任務交給的!”
王易一聽頭有點大,但也不敢拒絕,只得嘿嘿笑著道:“大帥有吩咐,末將不敢不從…”
“好了,各部要出征,這個行軍長史也得該去做該做的事,明日為師的帥部也要往青海方向行進,想必兩三日後,就可以有庫山之戰的訊息傳來了,”李靖所著,意味深長地看了看王易,“到時肯定會有新的想法,要把新的想法都告訴為師,不得藏著掖著!”
“是,弟子一定尊令!想到什麼就把什麼告訴恩師,弟子先告退了!”王易著兩腿一併,挺胸立正,還行了一個後世的標準軍禮,在李靖的詫異中,跑出了帥帳。
準備對庫山發動攻擊的李道宗部已經準備出發了,其他幾部也在做準備中,王易雖然掛著行軍長史的職,但這個只對李靖負責的職差不多隻是閒職,事兒都有人做,他自嘲,自己就當個李靖的高階作戰參謀得了,但現在李靖這般吩咐了,他也要和實際負責的行軍長史去一道忙事了。
唐軍的步兵並非是單純走路行軍的步兵,其佇列中,也配備有許多馬匹,應該稱作騎步兵。此次出征並在鄯州一帶集結的人馬有十一萬左右,馬匹數量更多,有近二十萬匹,平均一人一騎完全能保證,當然這次攻擊庫山的行動,所有的步兵也都是騎著馬行進,保證速度。
正準備率領手下將士出發的蘇定方,看到王易在近處,也打馬過來打招呼。
沒等蘇定方下馬,王易就大聲地叫道:“定方兄,祝旗開得勝,首立大功,到時我們一道喝酒慶賀!”兩人私下間並不是以師兄弟相稱,而以年齡大稱兄道弟的。
蘇定方滾鞍下馬,對王易抱拳行禮:“晨陽賢弟,某期望過些日子,與一道在戰場上衝殺,同立大功,為恩師掙臉!”
“一定,一定!”王易上前對蘇定方當胸捶了一拳,“希望當年追得頡利沒處跑的蘇大將軍,此次也能把慕容伏允追得如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