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軍隊快速往明德門方向衝來,在離明德門約兩裡左右,大部人馬都停了下來,只有行在最前面的那隊人馬繼續前行。
“諸位愛卿,隨朕一道,出城迎接凱旋的將士!”李世民大手一揮,不顧禮部官員的勸阻,率先邁步往城樓下走去。
“是,陛下!”諸臣應聲後,按品級序列隨已經往城樓下快奔的李世民身後下了城樓。
王易跟在出城迎接凱旋將士佇列差不多最後面下了樓。
今日這樣熱鬧的場面很讓王易興奮,一場巨大的勝利,給大唐臣民帶來的那是無上的榮耀與尊嚴,這從看熱鬧百姓的臉上都可以看出來,王易也在今日現場感受到從來沒有體會到過的這種氣氛。
後世時候看前閱兵儀式都沒今日這般興奮,也沒這般讓人感覺熱血沸騰,一會,那些閃爍千古的大唐名將,將出現在長安城下,而頡利等被俘的突厥頭領及族人,也將作為戰利品被展示。
已經穿越來大唐數年了,王易早就把自己當作大唐的一份子,大唐軍隊取得的勝利,自然讓他感覺到驕傲、得意與興奮,熱血在沸騰。
如果這一刻,李世民問他願不願意從軍出征,王易覺得他會不假思索地答應。
王易走出城門後,看到策馬奔過來的那群將士已經下了馬,正朝迎上前去的李世民大步走過來。
臉上沒有絲毫滄桑和疲憊的李靖走在最前面,身後是王易並不認識的李道宗、李世勣、柴紹、尉遲敬德等統兵的大將,還有先一步出城,代皇帝去迎接的李孝恭和戴胄等重臣。
李世民率諸臣迎出城門樓外,在離城門約百米處站定,李靖等出征的將領大步向前,在李靖的率領下,在離李世民約十幾步左右的距離,齊齊站定,一道行軍中禮儀。
李靖那中氣十足的聲音響起來:“臣定襄道行軍大總管李靖率麾下諸將,參見陛下!臣等幸不辱使命,經過數月的奮戰,終將來犯的突厥人全部殲滅,生擒突厥可汗頡利及其手下頭領,今已經將所有俘虜及戰利品押送來京,敬獻給陛下…!臣等多謝陛下聖駕親迎!”
“臣等多謝陛下聖駕親迎!”李靖身後的諸將跟著齊吼。
近百名將軍級的人物齊聲大吼的聲音也響的嚇人,至少站在近處的王易感覺到了耳膜震動。
李世民在幾名侍衛的相伴下,上前攙起李靖,舉起李靖的手臂,面向列隊整齊的將軍們,同樣大聲吼道:“李大總管和麾下諸將,率領將士們浴血奮戰,以幾戰之力,為我大唐除卻北方之患,大唐之軍威,必將響徹天下,威服一切對手!聞聽捷報傳來,朕非常之高興,當即對眾臣言,待李大總管率軍凱旋迴京之時,朕必定率百官出城迎接,並降階恭迎!!”
李靖惶恐萬分,從李世民手中將胳膊掙脫出來,退後一步,再行一禮,“臣萬死不敢受陛下降階之禮,臣懇請陛下還御!”
“臣等懇請陛下還御!”身後眾將齊聲施禮道。
李世民邁一大步,繼續拉著李靖手不放,“朕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我大唐剛剛建立時,縷遭突厥的侵襲,朕未嘗不痛心疾首,志滅胡瞄。如今暫動偏師,無往不捷,不只將來犯的突厥人盡殲,連突厥可汗也被我大軍俘虜,一雪以前的恥辱,李大總管和諸將立下如此戰功,一戰將北患全部消除,朕感謝們,大唐的百姓感謝們,朕無論何種方式的迎接,都不為過!”
言畢,執著李靖的手臂,在數萬軍民的注視下,往城門樓方向回走,李靖無法再拒,只得同行。
眾臣及諸將都跟在李世民和李靖後面,登上明德門城樓。
數萬凱旋的將士,隨後接受了皇帝及眾大臣的檢閱,威武雄壯的秦王破陣樂奏響,喧天的鑼鼓響起來,和著將士們高喊的“大唐萬勝”,還有看熱鬧百姓的歡呼,一派熱血沸騰的場景。
隨後數十萬的俘虜被將士們押著,從明德門外遠處透過,最後被押解著往他們安置的地方去。
明德門的凱旋儀式後,接下來還要在朱雀門舉行盛大的獻俘儀式,李世民率諸臣從明德門入城,接受百姓夾道的歡呼。
這場勝利來的太巨大了,出乎皇帝李世民的意外,當然也就更出乎長安城百姓的意外。
大捷的訊息傳來,整個長安都近乎沸騰了,街頭巷尾、酒肆茶鋪、市裡坊間,全都是津津樂道談論此戰勝利訊息的百姓,許多人眉飛色舞地講述他們不知從哪裡打聽來的關於此戰的經過及其中精彩的地方,而聽者沒有不露出驚異神色的。
當然驚異神色的後面,是掩飾不住的興奮,打心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