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2 / 4)

小說:泱泱大唐 作者:中國長城網

行,沒能見識的實際領軍才能,若有下次統軍出征的機會,老夫一定將要入軍中,一觀之才!”

李靖這和李世民差不多的論調讓王易有點頭疼,也很鬱悶,趕緊解釋,“李相,晚輩自幼遭變故,對行軍作戰之事,有一種天生的恐懼,雖然一直喜好談論兵事,但那只是紙上談兵之舉,若真的讓晚輩去領兵上戰場,恐會讓陛下和李相您失望,一定會誤了軍情的!”

王易這般謙辭,李靖渾不在意,笑著道:“誰天生不是會打戰的,良將都是久經戰事磨練出來的,只是一些人天生就是能當良將的料,就從其對兵事不一般的論斷,及對戰場形勢異於常人的判斷力就,就可以看出來,就如,老夫聽陛下,數次與陛下討論起老夫在前方將會採取何種策略,還放言老夫會親自提兵一部,突襲頡利在定襄城的牙帳,陛下不信,還和打賭,也與陛下賭此戰的結局會出乎所有人意外的,結果都是贏了,能將這些事都料到,老夫甚是驚訝,呵呵,太不簡單了,誠如陛下所,若是頡利,或者是頡利手下的謀士,那此戰,老夫只有認輸的份!”

“李相言重了,李相作戰之道,常會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奇兵,帶來巨大勝利的!就如這次,沒有人會想到您會親自提兵三千,攻擊頡利的牙帳,最終導致頡利所部迅速潰敗的,晚輩想,即使突厥人中有人想到此招,加以預防,李相您還一定能想出其他破敵之招,讓突厥人防不勝防的!”

“但這次老夫親領三千士卒偷襲頡利的牙帳,若頡利真的料到,加以預防,老夫根本沒有成功的機會,當時也沒有更好之道,呵呵!”李靖撫著鬍鬚笑了兩聲,面有贊色地道,“能想到老夫會採用此招的,依老夫所想,除了當今皇帝,還有,應該再沒有其他人能想到了!”

“李相,晚輩只是瞎猜猜到的,並不是依據什麼推斷出來的,再者,在後方依據軍報分析,根據前方統兵將領的論述得出結論,遠比統兵將領根據實際形勢做出判斷來得容易,要是讓晚輩去領兵,遇到實際情況,可能就根本得不出正確的結論了!”王易繼續謙辭。#百度搜()閱讀本書最新手打章節#

“唔,的也不錯,但有這般頭腦的,會根據一些人家想不到的因素分析戰況的,無論何時何地,都會比別人想的更長遠,更周到的,是一個可塑之將才,老夫願意和討論兵事上的事!”

李靖只和他討論兵事上的事,並沒想收他為徒,成為弟子,讓王易有點意外,但也不好問,只得作禮致謝,“多謝李相對晚輩的刮目相看,晚輩以後需要多多向李相請教兵事方面的問題!”

李靖含笑受了禮,再問道:“賢侄,戰前為何就認定,朝廷應舉大軍討論突厥人?”

面對李靖質疑的目光,王易從容回答道:“晚輩一直以為,進攻是最好的防守,晚輩也曾記得,在貞觀二年時候,突厥人寇邊,群眾奏請陛下修建長城,以抵禦胡人的入侵,但陛下否決了此議,因此晚輩覺得,應對突厥人的入侵,陛下肯定會採取以戰止戰的方式,舉大軍擊敗突厥人,讓其沒有實力再入侵我邊關,因此就認定,朝廷一定會舉大軍討伐突厥人的!”

“但是陛下是在聽取了的意見後,才最終決定舉大軍討伐突厥人的,此前還一直在猶豫,當時朝中支援出兵的人並不多,支援舉十數萬大軍出征的人更少!”李靖臉上依然有疑惑。

王易有點頭疼,不知道如何回答李靖的問道,只得訕訕地道:“李相,有可能是陛下看到了晚輩所提倡的稻麥複種技術,可以為大唐帶來用不完的糧食和賦稅,不必為錢糧問題擔心,才決定舉大軍討伐突厥人的!”

“唔!的有理,此前陛下最擔心的,就是連年遭災下來,我大唐無力支撐大規模的戰事,但在聽了所的稻麥複種技術,及看到手下種植的占城稻的豐產情況,才最終下了決心的!”李靖著,臉上又有笑意浮現出來,“老夫是朝中支援出兵的少數人之一,老夫也在想,要是沒有的幾番勸,陛下能否最終下決定,舉大軍討伐突厥人,還是個未知數!”

聽李靖所自己的功勞的如此重大,王易更是汗顏,趕緊起身作禮表示謙辭,“李相言重了,晚輩當時只是想把如此利國利民之舉早日現給陛下,透過朝廷之手在天下推廣,以期獲取更多的糧食,解決百姓吃飯問題,並沒想到以此舉鼓動陛下,對突厥人開戰!”

“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都是促成此戰的關鍵人物,更不要第一次面聖時候,就對陛下了那幾點必須要對突厥開戰的理由,老夫聽到後,可是大為驚歎,想沒想到,王大將軍後人,會比他更大出色,此天意也,呵呵!”李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