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3 / 4)

小說:泱泱大唐 作者:中國長城網

許多事後世時候已經用大量的事實證明了其對錯,就如種植作物種類選擇方面的問題,歷史上也是從唐代後期及至宋朝,水稻開始廣泛的種植,特別是北宋時期,占城稻開始大範圍種植,糧食畝產大幅度增加,極大發促進了社會的繁榮,更不要王易後世時候所處的現代,耕種技術的提高,極高產的雜交稻大範圍種植,雖然現代中國有十幾億人,甚至因為經濟的高速發展,江浙一帶許多適合種植莊稼作物的田地都被徵用開發了,那些留存的田地也種植花木或者其他經濟作物了,還有很多拋荒的,每年耕地減少的數量驚人,但卻根本不需要為糧食問題擔憂。

王易想著若是在屬於自己名下的田裡種植水稻,有可能種上占城稻,並施以有效的肥水管理,只要運氣不那麼差,一定會有個好收成的,到時也一定會讓莊內所有人吃驚的!

他的思緒也從這一點上延伸出去…

王易也想著,若能以官府的名義,或者透過朝廷的詔令,在江南、南方一帶大面積種植水稻,並且推廣種植占城稻,那可以迅速地改變目前糧食產量不足的情況。

歷史記載,從貞觀元年到貞觀三年,災難不斷,天下可以說都是歉收的,直到貞觀四年,天下才豐產,但作為皇帝的李世民及手下的一幫大臣,在此後很長的時間內,還是經常為糧食問題擔憂,甚至到了高宗武后時候,也是如此。若是現在水稻就得到大範圍種植,占城稻得到推廣,那貞觀初期的情景又會如何呢?整個貞觀時期的經濟情況又會如何呢?

民以食為天,在天下百姓都能吃飽飯就可以稱為“盛世”的古代,如果因為水稻特別是占城稻的廣泛種植而將吃飯問題徹底解決了,那貞觀盛世又會怎麼樣?是不是會比歷史所載更加的繁榮?

杭州一帶,種植水稻的條件非常優越,杭州近,又有錢塘湖這樣一個大湖可供灌溉,如果發動民工好好疏竣一樣,能灌溉的田畝數更是驚人的,歷史上幾位在杭州任職時候有政績做出來的官員,不都是透過治理西湖,讓西湖成為灌溉周圍良田的大水庫,獲取糧食的豐產,而取得成就的嗎?

“二公子,您在想什麼?”王復的問話打斷了王易的沉思。

王易從遐想中回過神來,發覺不得不覺中又走到院中的那個池中邊上來,王復正一臉迷惑地看著他,當下自嘲地笑了笑:“王復,我在想,作叔和近叔是不是準備派人去交州或者林邑一帶尋找占城稻這種稻種…”

王復側看著王易一會,猶豫了一下才說道:“二公子這般說,父親一定會派人去交州一帶尋找這樣優良的稻種的!”王復理解父親的行事風格,更不要說現在他們正是最需要集聚糧食的時候,王易說的這麼肯定,當然馬上就會派人去的。

“哦!?”王復這樣說,王易還是有些意外,很是疑惑地問道:“從杭州去交州,來回路程萬餘里,至少需要花費半年至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的人有可能會因為意外而傷亡,不一定能安全回來,甚至到了交州或者林邑,不一定能取得稻種,作叔就不擔心其中的風險嗎?”

“二公子請放心!”對王易所說的這些擔憂,王復卻是非常的自信,“只要交州、林邑一帶真的有這種稻種,我們一定能將其取回來的,或許都可以趕上來年的夏種,甚至春種!”

“啊!?”王易非常的驚訝,王復說的也太牛B了吧,這又不是後世時候交通非常發達的“現代”,去越南一趟可能幾天就可以來回了,現在最快只能騎馬,一天至多行進一兩百里的年代,王復憑什麼敢這樣說?當下不服氣地質問道:“王復,你這話是不是在蒙我啊?安慰我嗎?真有這種可能嗎?”

王復搖搖頭,依然一副自信的神色,“二公子,小的當然不會說大話,還請您到時看就是了,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二公子已經把來年的種植計劃說出來,並得到我父親和近叔的支援,那這些事也就不要操心了,他們自會料理,您儘管上街去玩就是了!”

“上街去玩?”王易聽了卻是一愣,繼爾嘿嘿笑了兩聲,又想到什麼,再問道:“王復,你說當日我們在吳山上上演了那樣一齣戲後,杭州刺史李弘節會不會對所有進出杭州城的人嚴查盤查,街上的巡邏會不會也嚴密起來?”王易來到杭州城內這幾天,一直呆在府上,都沒到外面去轉過,一個原因是他要熟悉府內的情況,還有一個原因是擔心上街被人盤查,引來不必要的麻煩,當日在吳山上,王復所帶的人都演出了那樣一場戲,王易怕他上街被人認出後,又引來麻煩,特別是現在離杭州刺史李弘節在吳山上“遇刺”才過去一個多月,緊張情況應該還沒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