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並不在行,面對年前這段時間案件頻發的現象很是頭疼,此段時間他令所屬各縣嚴加防備,日夜派人巡視,以防有搶掠事件發生,但卻防不勝防。王易所說的這一點,正如一聲驚雷一樣,讓他頓然醒悟,心裡有如拔開雲霧見日出的感覺,但他到底經歷過很多的事,心性很是沉穩,心裡雖然有驚喜,卻並沒有表露出來,裝作一副正在思考王易所說話中意思的樣子,好一會才有反應,微微的點點頭,“王公子此言說的甚是在理,一會待某回去後,召集同僚商議一下,再做決定!”
李弘節將一份驚異壓在心裡,眼睛不露痕跡地盯著王易看,思忖著,此子頭腦太不簡單了,若不是背後有什麼高人指點,全都是他想出來的話,那他的心智太不一般了,聰慧程度非常人可比!
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但就在李弘節心內驚歎之時,王易又說出了一句讓他更想不到的話,只聽王易用他那低沉的聲音說道:“李刺史,不過在下覺得這些只是權宜之計,即使能籌集到糧食,那也只能解決暫時的情況,治標不如治本,在下覺得李刺史應該採取更多措施,以改變目前這種情況…”
第二十三章 治本之策
“王公子還有什麼建議,請儘管說來,某洗耳恭聽!”李弘節這次是有掩飾不住的驚異,王易竟然有治本的辦法,他的興趣更加的濃了。
王易稍稍壓了一下有點激動的心情,以儘量平穩的聲音說道:“李刺史,在下覺得,應該勸科農桑,興修水利,鼓勵百姓開荒種地,擴大生產,以謀取好收成,田地間的收成好了,百姓家裡有存糧,自然就不會餓肚子,也不會去犯事了,而田地收成好,官府能徵收的賦稅也多了…”
王易知道,無論是現在還是後世的官員,都是希望在自己任上做出政績來,以作為升遷的資本,或許他們不一定完全出於為百姓謀福利為出發點做事的,但利於民生之事,只要不是昏庸的官員,付出的代價不是很大,他們可能會去考慮的,百姓富足,官府徵收的賦稅增加,這是為官者實實在在的政績,有了政績,才更容易升遷,王易不相信李弘節沒有興趣。
不過有點出乎王易的意外,李弘節對他所說的這一點,似乎並不感覺到驚奇,而是不以為然地說道:“這些措施某自是知道,但如今杭州一帶人口數量少,被耕種的田地不多,再因為錢塘江潮水的影響,許多田地無法耕作種植,即使種植了也無水灌溉,杭州城外一些田地,因長時間鹹潮的滲透,作物很難長好,即使勉強種植,收成也是很差,因此城外不少地方都有拋荒,想必你也看到了!你剛才那些舉措說的簡單,但施行起來卻很難…現在連杭州城內打井出來的水,都是帶鹹的,想必王公子在杭州城內生活了一段時間,也知道所飲用的水帶著鹹澀的味道吧?井水都如此,還能奢望土地能有好收成麼?”
聽李弘節此話,王易卻非常堅定地搖搖頭:“李刺史,您說的這一點,在下並不認同,據史書記載,湖杭一帶原本就是魚米之鄉,產出頗豐,田地肥沃,非常適合種植各種作物,即使錢塘江兩岸因為鹹潮的影響,致使一些田地無水灌溉,但還是有辦法解決的!”
“什麼辦法?”
“用錢塘湖的水灌溉農田!”王易說的非常肯定。
“你與某說說你的想法!”李弘節有一點點明白過來王易的意思了。
“剛剛李刺史問在下應該知道杭州城內的飲用水是帶鹹的,在下當然知道,因為錢塘江潮水的影響,杭州城內打的井,都是帶鹹味的,這在歷史中都是有記載的,但在下現在府上所飲用的水並沒鹹味,因為這些水都是從錢塘湖中所來,飲著甘甜清淡,無一絲鹹味!”王易說著嘴角有隱隱的笑意,只要李弘節有興趣聽,他相信能說服這位到任後並沒什麼利民舉措採取的杭州刺史!
“哦!?王公子府上每日都到錢塘湖中取水嗎?”李弘節帶點驚奇地問道。
“正是,在下府上每日都派人出城去取水的!”王易點點頭,剛來杭州時候,他喝了兩天帶點鹹味的井水,感覺非常的不舒服,就派人到錢塘湖岸,從流入湖中的溪流當中取水回來當作飲用水,取來的山泉水甘咧可口,燒水喝遠比井水好喝多了,做的飯味道都比原先的好吃多,在他建議下,現在他們所坐的這個夢香樓也是到錢塘湖邊取水的!
“哦!?”李弘節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示意王易道:“王公子,你繼續說!”
王易點點頭,繼續講述:“只不過如今的錢塘湖情況卻很糟糕,在下數次到錢塘湖邊遊玩,看到如今的錢塘湖淤塞嚴重,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