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會把答應的貨物送到。
圖1…6顯示的就是這個博弈。供應商先在A點選擇,假如它決定遲交,那麼在B點,頂極就要決定是否要與這家供應商繼續往來。
在B點原諒延遲交貨的供應商對頂極有好處。有人可能會認為,寬恕對頂極其實沒有好處,因為供應商會把這種寬大的行為納入考慮,因而在A點延遲交貨。但在供應商決定要不要準時交貨之前,它並不知道頂極會怎麼做。假如供應商選擇延遲交貨,那麼頂極不妨原諒它,因為要是從此不再與對方往來,損失反而會更大。頂極的確可以撂下狠話說,對延遲交貨的供應商絕不寬貸,但這種威脅並沒有可信度。
圖1…6頂極公司與供應商的博弈
唯一的辦法是,頂極只要樹立對供應商嚴格要求的名聲,就可以贏得這場博弈。假如圖1…6中的博弈只玩一次,那麼不懲罰供應商肯定對頂極比較有利。但為了避免留下後患,頂極不應該就這麼算了。假如頂極讓供應商相信自己言出必行,同樣可以贏得博弈。只要供應商相信,為了免除後患,頂極在B點一定會嚴懲它,那麼它一定會把貨準時送到。
與失職的管理團隊和政府部門角力
把你的錢拿去亂花的人最不可原諒。公司主管接受了股東所交付的資金,但有時候卻把這些錢浪費在豐厚的薪水和沒有回報的投資上。理論上來說,要是公司主管確實有失職之嫌,股東可以解僱他們。不過,無能的主管往往會用毒丸計劃來保住他們的權力。
使用毒丸計劃的人可以稀釋股東的資產,擁有稀釋的能力也就等於掌握了自保的工具。舉例來說,當網路股的股價開始下跌後,有很多像雅虎之類的網路公司便以毒丸計劃的防禦手段來保護經理人,使他們不至於被辭。在探討毒丸計劃及其與博弈論的關係前,我們先來看一下股東民主制的背景。
當你購買一隻股票時,等於購買了公司所有權的股份。對於股份公司,你所擁有的每一股通常都代表了一個投票權,而且公司在經營時應該以股東的利益為依歸,因為他們才是公司真正的擁有者。但是就好像政府官員不見得能為選民帶來最大的利益一樣,公司管理層在經營公司時,也不見得能為股東帶來最大的利益,前幾年的安然和泰科就是如此。理論上,股東有權撤換表現不佳的公司管理層,可惜大部分股東都不太關心公司的情況。假如你擁有100家公司的股票,可能也沒有時間研究哪些公司經營得比較好。因此,大部分股東都不注重自己所擁有的投票權,而且幾乎從來沒有想過要罷免失職的管理者。
但企圖收購者(corporateraider,為取得對某公司的控制權,在市場上突然買下該公司多數股票的蓄意投資者)有時候就會以惡意接收的方式趕走不稱職的管理團隊,他們的做法如下。假設頂極公司有1000萬股普通股流通在外,所以持有一股就等於擁有頂極公司的一千萬分之一所有權。如果頂極的股票目前每股10元,那麼頂極的整體市值就是1億元。企圖收購者認為,頂極的股票之所以每股才賣10元,是因為頂極的管理層太差,假如由他找人入主頂極,其股價一定可以漲到15元。以目前的股價來說,這位企圖收購者可以用5000萬元買下頂極一半的股份。等到收購一半的股份後,他就可以辭掉目前的管理層,然後安排自己的人選。假如企圖收購者後來真的讓頂極的股價漲到15元,此時他只要把手中500萬股的頂極股票賣掉,就可以賺進2500萬元。企圖收購者的盤算如下:。 最好的txt下載網
建立嚴格的名聲(2)
以每股10元的價格買下500萬股頂極股票,以掌握公司的半數股份。
撤換管理層,並把頂極的股價推升到15元。
把500萬股全數脫手,賺得2500萬元。
只有在原來的管理者坐以待斃的情況下,上述情況才會成真。沒有人喜歡被解僱,而且以美國來說,領取高薪的員工只要一失業,一定會去找律師幫忙。
華爾街的律師設計出毒丸計劃來保護現任的管理者,使他們不至於受到企圖收購者的擺佈。管理者可以靠毒丸計劃來降低公司的市值。例如毒丸計劃可以硬性規定,只要有外部投資者收購了公司兩成以上的股份,現任管理者就要發給每位員工5萬元的紅利。假如有投資者超過了兩成的門檻,管理層就有權決定要不要吞下這顆“毒丸”。這些紅利固然對員工有利,但股東的權益勢必會受損。
現在假設你想收購某公司,但它手上握有紅利型毒丸計劃。假如毒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