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秀禾收拾桌碗,香草幾個小學徒幫忙,妙晴則拿著一早上接的幾批訂單來,遞到唐妧跟前道:“師姐,就只今早咱們接的這些活,就夠咱們忙上大半個月的了。下午肯定還有不少人來。師姐,咱們人手不夠,再這樣下去,訂單越積越多,最後肯定是怎麼都忙不完的,該想想辦法了。”
妙晴擔心的這些,其實唐妧剛剛也有想過,心中也有了一個初步的打算。
簪花坊剛開的時候,什麼活都接,她記得那時候跟在母親身邊,親眼瞧見母親就為了賺幾文錢、十幾文錢,用荊條雕刻成簪子的模樣,那種活做得多了,手都磨出血來。那個時候接這樣的活,是因為簪花坊才剛剛起步,沒有名氣、也沒有更多的活計,是不得已而為之。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坊內生意越來越好,若是想更好,必須得有所舍取。
比如價位,可以先定下一個價,作為最低價,往後只要是低於這個價位的,一律不再接單。又比如,每個月先定好規矩,當月只接受有限的量身定做單數,超過這個單數,單月不再接。當然,坊內還得再招幾個人來打雜跑堂,以後各司其職,保證不能再讓譬如叫學徒出去接待顧客的事情發生。
這樣統一了規矩,或許會事半功倍。
唐妧把自己心中的初步想法一一與妙晴說了,妙晴聽後覺得十分可行,便跑著要出去拿了筆墨來記下。才撩了簾子,就見外面屋門口站著兩位華裝麗服的婦人,妙晴只以為是來坊裡買簪環首飾的,沒有多想,便要請著兩位夫人去外面櫃檯挑選。
“我來找唐大姑娘,是有話要說。”這兩位夫人不是別人,正是謝三太太跟裴夫人。
“師姐,找你的。”妙晴扭頭,衝屋裡喊了一句。
唐妧聞聲回過頭來看,見是謝三太太跟裴夫人,連忙起身出來迎接。
“兩位夫人好。”唐妧撫身,先給兩位太太請安。
謝三太太親自伸手把她扶了起來,笑著道:“唐大姑娘,我們今天過來,是有話想與唐大姑娘說的。不知道,姑娘可否借一步說話?”
唐妧不知道兩位夫人特地來找自己是為了何事,不過,她本能反應是會不會因為趙公子。
“兩位夫人請。”唐妧朝兩位夫人引手,吩咐秀禾去泡茶,然後請兩位夫人去隔壁的雅間坐。
進了雅間後,唐妧請兩位夫人坐在上位,然後她在謝三太太下手坐了下來。安安靜靜的,也不說話,只等著謝三太太先開口。她想著,特意來簪花坊找她,肯定是有話要說的。
“唐姑娘,今兒來這裡,一來是想看看你,二來,也是想問問姑娘,有沒有想過要把簪花坊的生意做到京城去。剛剛站在門口,無意間也聽到了姑娘說的話,姑娘是有心想把坊裡生意經營好的。若是去了京城,你們簪花坊的名聲,也更容易打出去。”謝三太太的確是瞧中了唐妧的手藝,不過,人家一姑娘家,雖然出身小門小戶,但是在家也是爹疼娘寵的,貿然要帶了她去京城,想必她就算自己願意,唐家也不一定會願意。
不過,若是唐家願意把生意做去京城,到時候她再唐大姑娘進謝府,就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了。
唐妧沒有想到謝三太太來說的會是這件事情,她心裡琢磨了下,想著她是真的就只是過來問她願不願意進京的,還是故意這樣問,想旁敲側擊打探一些別的事情的。
琢磨了小會兒,也探不出什麼端倪來,唐妧便回道:“簪花坊只是小本生意,就目前來看,怕是還不適合去京城。”
謝三太太道:“唐姑娘的手藝,我是見識過的,論工藝技巧,並不差。別說是京城民間的那些妙手娘子了,就是拿去宮裡跟司珍局裡的女官們比,也不差絲毫。唐姑娘也不必立即就給我答覆,可以先好好想一想,回去與父母親商量商量也行。其實,我也是存有私心的,瞧中姑娘手藝,想著,若是姑娘去了京城,我可以請姑娘進府來給姑娘們授課。”
謝三太太這私心並不算什麼私心,也是變相的對唐妧的一種賞識,所以,她也不怕兜了底說出來。
旁邊裴夫人也配合著道:“是啊唐姑娘,你許是不知,如今在京城裡,仕宦之家,都願意花重金請民間妙手的娘子進府教姑娘們做髮簪。不怕花錢,只怕請不到好的娘子,姑娘有這等好手藝,不去京城,實在是太可惜了。”
唐妧的確是動搖的,關於京城裡的那些事情,她多少也知道一些。
原本就想著,如果將來簪花坊生意做大了,也可以考慮去京城。她有她的計劃,也有心想把母親的祖傳手藝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