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酷,沒有那麼多食物,養不活那麼多人。這是一種犧牲自我的愛。當然這是早期的因紐特人,在因紐特文化當中,它表現得更極端一點,這是由於自然環境的限制造成的。

中國以計劃生育為基本國策。據說,三十年前,最早一批領獨生子女證的有六百八十多人;三十年後的今天,中國的獨生子女已經超過一億。而現在“獨二代”已經來到這個世界上了。一般而言,一個孩子起碼有六個長輩寵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真的是六雙手捧著怕掉了,六張嘴含著怕化了,所以現在的孩子都非常受寵。“親愛我”,在今天應該不是個問題。長輩愛小輩,在今天怎麼會是個問題呢?但是也恰恰是在今天,孝的缺失成了一個社會問題。如果按照《弟子規》講:“親愛我,孝何難?”長輩愛我,我孝敬他有什麼難的?但是恰恰在今天,好像孝敬變得很難,這裡面就有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父母都是非常疼愛自己子女的,那麼父母疼愛我們,我們做子女的當然也要孝敬父母,但是當父母不喜愛我們,甚至討厭我們的時候,我們做子女的還應該不應該孝敬父母呢?

入則孝之三(2)

《二十四孝》的第一孝是什麼呢?孝感動天。這是舜的故事,舜是傳說中遠古的帝王,五帝之一,他的父親瞽瞍(gǔ sǒu)和他的繼母還有一個孩子叫象,四個人組成一個家庭生活在一起。瞽瞍是一個有點痴傻的人,舜的繼母和舜同父異母的弟弟象幾次想害死舜,比如舜修補穀倉時,他們兩個人在下邊放火,想要把舜給燒死,結果舜就拿著兩個斗笠從穀倉上跳了下來;舜在挖井的時候,他的親生父親瞽瞍和他的同父異母弟弟象就在上面倒土,準備把舜給活埋了,舜便挖了一個“U”字形地道逃掉了。即便這樣,舜依然對父母非常孝順,對異母弟弟非常關愛,所以舜的孝行感動了天地。在中國的傳說當中,舜在歷山耕種,幾隻大象幫他耕地,鳥代他除雜草。堯帝聽說了舜的這種德行,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舜,並且把王位禪讓給了他。舜在做了天子以後,依然對他的父親以及很憎惡他的繼母恭恭敬敬,恪守孝道,還把他那個異母弟弟封為諸侯。

中國自古就流傳一句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是《弟子規》卻提出“親有過”,認為父母也會犯錯。那麼在現實生活中,父母所說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不是都是對的呢?如果父母犯了錯,做子女的又應該怎麼辦呢?

讀古書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不能想當然。《弟子規》當中有句話叫“親有過,諫使更”,尊長如果有過錯,那就要加以勸說,使長輩改過。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六個字,為什麼?因為我們是不是一度認為“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我們是不是也一直聽說,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我們是否把這些說法當做儒家的傳統?當做中國的傳統?我們一度都是這麼認為的。但是,《弟子規》告訴我們,這可不是中國真正的傳統,中國傳統裡沒有“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這種精神的。中國傳統裡的話,恰恰是《弟子規》講的,“親有過”,也就是說尊長也是可能犯錯的。換句話說,父母也不見得是全對的。碰到這種情況,你就要“諫使更”,為什麼用勸諫的“諫”字,因為儒家是講長幼有序、尊卑有序的。尊長有錯,小輩可以批評,但是因為你是小輩,所以你對尊長的批評要格外地注意方式方法,應該採取諫的方式。什麼叫“諫”?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標準解釋:用言語規勸君主或尊長改正錯誤。一般來講,勸諫的態度要尊敬,語言要婉轉。而在現實生活當中,也有長輩確實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小輩給長輩指出來時往往不注意場合,不注意態度,不注意方法,不注意言語,上去就是一通指責:你歲數這麼大了,怎麼還不懂道理啊?

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在傳統文化當中是不允許的。傳統文化當中承認尊長可能犯錯,傳統文化當中也承認小輩有權利,甚至是應該向長輩指出他的錯誤。但是同時,小輩必須注意自己的態度,注意自己的言語,考慮到自己的身份,維護尊長的地位和威信,這是傳統要求。而這一點我們現在往往不注重。所以《弟子規》要求小輩首先要做到“怡吾色,柔吾聲”。你不要鐵青著臉跟長輩說話,你要笑嘻嘻地、輕輕鬆鬆地、婉轉地向長輩進諫。而且你這個聲調也不要太具有刺激性和針對性。在這方面,我碰到過一件事情,有的時候我們還真的要向一些小孩子學習。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入則孝之三(3)

我有兩位朋友,他們是一對夫妻,兩人關係很好,但性子都急,動不動就掐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