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2 / 4)

小說:唐朝小官人 作者:水王

桑樹結了葉,此時該養蠶了。山茶也生了葉,也必須組織人去採摘,除此之外,那山茶的果子便是茶籽,茶籽這東西,其實並沒有什麼用途,至少現在是如此,可是卻讓人想方設法,大規模地收購。現在這東西幾乎不值一文,因而不只是在河南道,便是在河北以及沿河的州府,也統統請人上山採摘。

這東西對秦少游來說。用處很大,因為它可以生出一個東西——茶油。

而但凡是牽涉到了油星的東西,在這個時代,往往就是暴利。因為這個時代的油很珍貴,絕大多數油還停留在動物油方面,至於植物油。就少之又少了,畢竟這裡沒有橄欖,也沒有花生,因而唯一能製成植物油的東西並不多,除了芝麻、菜油之外,可謂乏善可陳。

至於現在的芝麻油和菜油,乃至於有人提煉出來的茶油,其實大多數都是用作其他的用途,而真正用來食用,卻因為工藝的限制,幾乎難以下口。

固然在這個時代,上位者有的是葷腥食用,可是作為底層百姓,卻因為少見葷腥,那麼自然不可能接觸到牛油、豬油之類的奢侈品,往往會導致營養不良,面黃肌瘦,甚至會導致許多的疾病。

現在……秦少游卻是尋到了替代品,他決定榨油。榨茶油工藝製程有兩種,一種即所謂的軍用油,這種油要榨出來十分簡單,主要用來應付刀劍的養護。而另一種食用油就殊為不易了,雖然真正的食用茶油到了宋朝才開始流行,而秦少游在前世,幼時也見過許多農村地區用原始的方法制造這種茶油。

只是記憶畢竟久遠,所以他讓人建造了一個油坊之後,便開始用這些支離破碎的記憶提煉茶油,不知花費了多少工夫,用了多少氣力,總算……成功了。

當看到油脂自漏斗中如瀑布一般落入了油桶,秦少游深知,發財的機會就在眼前。

養了桑之後要養蠶,養蠶之後就要結繭,結繭之後便是紡織,紡織之後或直接製成綢緞,或是刺繡出紋理。

而茶葉採摘之後又要製茶,茶樹生籽之後又要榨油。

這許多的事,千頭萬緒,卻又有得忙了。

不過對於食戶們來說,此時卻足以教他們鬆了口氣,無論是種茶還是種桑,他們都是提心吊膽的,畢竟從來不見人把自家的土地拿去種這些東西,都說今年能換來錢,可這畢竟只是空頭的許諾,誰曉得是真是假?

可是等茶葉開了枝葉,縣公的莊子裡四處開始收茶葉時,整個孟津頓時沸騰。

一車車的茶葉被人運走,換到手的卻是實打實的錢。

不過……唯一令人遺憾的就是,秦少游收稅,而且這個稅讓人防不勝防,趙六家有三十畝地,因為土地不好,並不肥沃,所以種的乃是山茶,如今採的茶葉合格的不過是二百多斤而已,比其他幾戶收成差了一些,不過二十文一斤出去,這就是實打實的四貫錢,而趙六還有個媳婦和婆娘,如今都在莊子裡的私坊紡絲和刺繡,在那兒不但包一頓正午的乾飯,還有一百多錢的收益,自己的幾個兒子,一個是負責駕車,專門為莊子運輸,收入卻也不少,此外次子在團結營裡練兵,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這一大家子人,一年下來,只怕有十一二貫的收入。

這個收入,或許對於城裡做小買賣的人不值一提,可是對於這種平時吃飽喝足便睡大覺的農戶來說,卻是一筆不菲的財富。

而莊子那兒呢,卻並不會把錢給足,因為他們的演算法很簡單,那就是二十錢一斤的茶葉,只給你十五文,其他五文是團結營的賦稅,至於你的婆娘在私坊,本來每月有一百八十文的工錢,可是很抱歉,只能給一百五十文,另外三分文,是用來養兵的。

這種抽稅之法,真是破天荒,因為朝廷徵收的稅賦,其實是最不準確的,縣裡的稅往往是高門代收,高門說多少就是多少,到了縣裡過了一道手,送到了州里,州里有要虛報一些,這便是癥結的所在,因為這層層的把持,導致了某種程度最大的浪費和剋扣,往往一戶人家徵去了一百斤糧,可是真正能進朝廷府庫的,怕是三十多斤罷了。

更不必說,那些高門和富戶瞞報的現象,使得真正繳稅的人口,未必超過人丁的三成。

而在這裡,因為所有的經濟活動都與縣公息息相關,無論是你種了茶葉和絲要兜售,無論是你家的婆娘是不是去絲坊或者是刺繡的坊裡做工,又或者是你的兒子去給莊子駕車,或者去莊子裡打鐵鍊鐵,你永遠避不開莊子,而莊子則直接採取先行扣稅的法子,再發給你錢,如此一來,任何瞞報都無所遁形。

如此,莊戶們雖也有牢騷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