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這個時候,大家都會默不作聲的,可是偏生今日卻是多了一個變數。
狄仁傑眉頭一皺,不禁道:“陛下,何出此言?”
武則天則是恬然看他一眼,道:“哦,朕不過是一聲嘆息罷了,朕想到朕已是老了,可是朝廷的事,卻是多如牛毛,朕擔心啊,擔心朕百年之後,國無賢君,而使百姓塗炭。狄卿,你素來耿直,朕倒是想問問你,梁王武三思為人忠厚,可以立為皇太子嗎?”
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真真把所有人都嚇壞了。
陛下為何要立武三思?
就在所有人沒有反應過來之際,卻聽狄仁傑正色道:“陛下,臣以為……此事萬萬不可。”
武則天皺眉:“這又是何故?”
狄仁傑抬眸,朗聲道:“我看天下人都還思念唐朝,若立太子,非廬陵王不可。陛下前幾日說,自己夢見與人下棋不勝,臣便不由想,下棋而不勝,這不是因為無子嗎,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動,天下就危險了。陛下要立梁王武三思,可是臣斗膽要問,姑侄與母子誰更親?您立廬陵王,那您千秋萬歲後可以配享宗廟。若立三思,從沒聽說有將姑姑配享宗廟的?”
武則天只是冷笑,道:“狄卿這是在多管閒事嗎?”
氣氛頓時緊張起來,許多人面無表情,可是也有不少人急的如熱鍋螞蟻,這個時候,他們突然發覺,這是對於天下來說至關重要的事,偏生這個節骨眼,卻是無人敢去觸碰逆鱗,真正肯說話的,也不過狄仁傑一人罷了。於是許多人都把希望寄望於狄仁傑身上,無數的眼睛,死死盯著狄仁傑,一動不動。
狄仁傑聽了這話,並沒有顯得恐懼,反而眼中垂淚,道:“臣得蒙聖恩,而擔當機要之職,臣每每自暗自思量,臣何德何能,竟得陛下如此青睞。臣的才能,不及殿中諸公之萬一,於是臣突然明白,陛下取的不是臣的才幹,而是臣的耿直,今日必要竟是說起此事,而這儲君之事,牽涉到的既是社稷,也是陛下身後之事,臣既為門下郎中,怎可說是多管閒事?”
他聲音哽咽:“所以臣斗膽,只好說出實情,這天下各處州縣,無處官吏,莫不思念李唐,他們都希望陛下能夠立廬陵王為太子,他們這樣的想法,並非是因為他們反對陛下,而是自陛下登基以來,國泰民安,陛下在他們眼裡,即是李唐的天子,陛下乃李氏賢君,何故要將天子之位,傳之他姓之人?臣的有些話,或許是大逆不道,可是臣寧願以這萬死之罪,而容情陛下三思……”
這番話裡,剛柔並濟,而且還隱含著,隨時赴死的準備。
武則天深深看著狄仁傑,卻不知作何感想。
只是其他人看這位狄公,不免有點佩服了,這真是玩命啊,這樣的話都敢說,一個不好,說不準就成了亂黨,這可是誅族的大罪。
狄仁傑繼而正色道:“陛下既便不治臣死罪,可是陛下若是立武三思為皇太子,臣寧願以頭搶地,無非血濺此殿而已。”
武則天臉色更冷,死死盯著狄仁傑,咬著下唇,面如死灰:“朕如此厚待於你,你竟敢說這樣的話?”
狄仁傑扣首:“臣之所言,無愧於心。”
“哼!”武則天長身而起,惡狠狠的瞪著狄仁傑,就在所有人都為狄仁傑捏了一把汗的時候,武則天卻是噗嗤一笑道:“好吧,既如此,那麼朕就將皇太子還給你。”
大家都不由傻眼了,竟是不知武則天的話是什麼意思。
卻見武則天朗盛道:“出來吧,見見你的臣子。”
正說著,卻是有人踱步從側殿過來,這人腳步似乎都帶著疑慮,一副膽戰心驚的樣子,步伐很慢,一到了殿中,眼睛都不敢去看武則天,卻是拜倒在地:“兒臣李顯,見過陛下。”
眾人一看,認真端詳這尨服之人,卻不是廬陵王李顯是誰?
當今天子,生了四個兒子,長子李弘,本為太子,卻是猝死。李弘死後,次子李賢繼立。為太子期間多次監國,得到朝野內外稱讚,可是很快,就因為謀逆罪被逼自盡。至於這第三子和第四子,就是李顯和李旦了。
李顯是第三子,而李旦則是第四子,如今陛下將這李顯招了來,讓所有人震驚不已。
狄仁傑見了,大喜過望,禁不住道:“陛下……臣……”
武則天斷然道:“你不要再說了,你們要皇太子,朕給你們找了皇太子來,怎麼,你還有話要說?”
狄仁傑看了一眼膽戰心驚的李顯,卻是不由道:“皇太子不知是何時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