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部分(3 / 4)

小說:唐朝小官人 作者:水王

後果,也得他來兜著……”

見吳龍繞圈子,武三思更加不耐煩:“到底什麼熱鬧?”

“民變!”吳龍咬了咬牙,乾脆利落的道:“但凡是征夫,都容易激起民變,總能想到辦法,況且這東西,往往是一呼百應,只要民變一起,那秦少游若是彈壓,這屍橫遍野的可是關東人,不但朝廷側目,下頭的百姓,只怕對這位大總管,也要心寒透頂了。即便神策軍有天大的本領,可是殺的人越多,罪責就越大。可若是秦總管服軟,那麼這河,也就修不成了,既然修河乃是秦總管極力要做的事,卻因為如此修不成,殿下想想看,往後還有何威信可言?人無信不立,堂堂大總管要辦的事,卻是半途而廢,以後誰還肯信他呢?”

吳龍是官油子,所以幾乎不用思考,立即便用了平時這些地方官敷衍上司的手段,武三思聽罷,精神一震,禁不住道:“該如何謀劃才好?”

吳龍篤定的道:“殿下放心,府中的差役,最擅長的也就是此事,只需暗中授意一二,還不是手到擒來。”

……………………………………………………………………………………………………………………………………………………………………………………

第二章送到,是昨晚的第二章,很抱歉,剛去了醫院回來,所以更新晚了。(未完待續。)

第四百零八章:上皇

自秦漢以來,隨著豪強和士族的昌盛,以至一群熟讀經史之人把持住了朝廷和地方的方方面面。

不過這些熟讀經史之人固然有不少才高八斗之人,可是絕大多數,終究還只善於清談,即便偶爾出現幾個治世能臣,他們的能力也體現在了決策上。

至於治所真正的運作,某種程度,卻需要依賴於中下層的官吏,這些人才是地方上的掌控者。

武三思聽了這吳龍的話,也就漸漸心安,只是秦少游方才給他的臉色實在可怕,讓他心有餘悸,雖然和秦少游已是離心離德,也不在乎得罪了這個傢伙,甚至武三思有藉此人來做墊腳石的心思,可是武三思依然覺得有些後怕。

他終於明白了自己後怕的理由,他後怕的不是秦少游,而是神策軍,於是思前想後,決心去尋洛陽禁軍首領韋正德。

韋后在河南府做了許多的佈置,河南府固然是有一個武三思,可是留守的禁軍,卻也安排了這個韋氏的親族,韋正德當初不過是個小小的州司馬,一個並不起眼的武官,不過韋后攬權之後,立即雞犬升天,他和當初的武家不同,武家掌握禁軍的時候,李氏和武氏的矛盾已經明面化,而禁軍之中,支援李氏的武官不在少數,所以固然有不少武氏族人節制禁軍,往往效果卻並不太好。

而如今,韋氏就是李氏,李氏也即是韋氏,韋氏只要一日不坐天子,那麼與天子的關係便永遠都是如漆似膠、密不可分,自然而然,韋家的任何人在禁軍之中。都被看作是攀附的物件,只要得到韋氏的青睞,將來前程大有可期。

韋正德雖只是一介小小司馬,如今的日子,卻遠比當初節制禁軍的武氏族人要快活的多,他當然清楚自己的職責。對神策軍早就暗暗戒備。

留守的禁軍只有一萬七千餘人,人數其實也不算少,畢竟此時的神策軍,雖然屢屢擴充,名義上號稱萬人,而實際上也不過七八千罷了。禁軍畢竟也是精兵,而且是衛戍洛陽宮,關係重大,這也是為何武三思對韋正德有依賴的原因。

韋正德就在外宮當值。聽說武三思來了,倒也還算客氣,親自迎出來。

洛陽宮和後世明清的紫禁城決然不同,明清時期,隨著皇權的獨大,宮廷成了不可侵犯的象徵,除了極少數重臣需要入外朝當值之外,其餘之人。不得詔命,都不得越雷池半步。

而洛陽宮的內苑固然森嚴。可是外朝卻相對開放,凡是佩戴了金魚袋子的官員,都有入宮的權利,當然,也只限於外朝罷了。

如今這宮中沒有了主人,而上皇又是抱病。韋正德的小日子過的不錯,在外朝收拾了個偏殿用作辦公之用,見了武三思,便咧嘴笑道:“梁王殿下,今日不是那秦少游新官上任的日子嗎?怎麼你卻是來了?”

武三思沒有心思去寒暄。直接將今日的事實言相告。

韋正德皺起眉,冷笑:“這麼說來,這秦少游,是把運河當做自己的命根子了,打蛇打七寸,娘娘讓你我在此鎮守,意圖不言自明,總而言之,就是不能讓秦少游徹底染指河南府,其實咱們做什麼,都不必有什麼顧忌,尤其是梁王殿下。”

韋正德說話的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