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2 / 4)

小說:唐朝小官人 作者:水王

卻是低下,至於武器,朝廷雖然也會匠作,可是往往都是敷衍了事。而這個時代,用的卻是募兵,而且人人尚武,兵器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寶貝疙瘩,因而並且的打造,從來都不是敷衍,而是精益求精,因而唐刀或者是直刀講究的是百鍛,要求極高。

打造兵器的匠人,都是寶貝,秦少游的錢再多,也招募不到幾個。

可是楊務廉不同,他是將作大匠,從前就曾熟諳這方面的事,在官府中的匠作司裡也有人脈,只稍稍放出一點風聲,便有許多鐵匠攜家帶口來了。

這秦少游招募了一個楊務廉,就等於是招募了不知多少能工巧匠,這筆買賣,似乎是賺大了。

為此,秦少游倒是很省心,雖然莊外築城乒乒乓乓,他卻還能有閒情偶爾看看書,與人下下棋。

……………………………………………………………………………………………………………………

第二章送到。(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一章:富甲天下

好日子總是過不長久的。

秦少游養成了穿著便裝在市集的茶肆裡喝茶的習慣。

而事實上,孟津人尤其好喝茶,從前茶靠煮來吃的時候,那時候的茶,更多的卻像是湯,一般都是飯後吃幾口,平時吃的人不多。

所以就在一年之前,所謂的茶肆,更像是飯館,而如今,公主茶的流行,真正意義的茶肆也就出現。

這種只提供茶水,偶爾提供一些糕點的買賣,在洛陽還沒有風靡,也只是東市和西市有零星的茶肆罷了,可是在孟津,卻如雨後春筍,從街頭到街尾,到處都是。

這裡頭,固然是有一些過客久聞公主茶乃是產自孟津,人就是如此,心理上總會認為,哪裡是某個商品的發源地,就不免認為在該地能吃到這東西就更正宗一些,於是,特產的概念也就應運而生。所以甭管在哪兒吃的茶是不是和孟津的口味相近,大家心理上,總是覺得在孟津吃的茶更好。

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這兒客商多。

客商途經此地,想要探聽訊息,要做買賣,要出貨,要收貨,就必須得尋個去處去與人聯絡,於是這裡的茶肆又多了一個功能,無論是從哪裡來的商賈,往往都會尋一個茶肆,先去點幾壺茶,有一搭沒一搭地喝著,夥計過來,便交給夥計一張紙,紙上寫明自己做什麼買賣,手裡有什麼貨,或是要什麼貨物,還有自己下榻在哪處的客棧,那夥計得了這便條,就會用炭筆在店裡的牆上寫了,若是有人有興趣,自然會和店夥聯絡,店夥再託人送一封書信去該人下榻之處。請有意談生意的商賈在茶肆裡洽商。

因此,這裡的店夥在這裡給人端茶遞水,掌櫃卻是不發工錢的,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於牽線搭橋,往往一筆買賣做成,買賣的雙方都會形成某種默契,拿出一兩貫錢來打賞,這個收入可就遠比尋常意義的店夥要高得多了。

如此一來,茶肆越來越多,而免費應徵的夥計也是越來越多。有些人沒辦法在茶肆裡謀差,就索性到客棧、酒肆去,也有一些,更是去那些煙花場所,如今在孟津裡,像這樣的人,多不勝數,一些人憑著牽線搭橋,漸漸地有了眼界。竟是對南來北往的貨物瞭若指掌,什麼貨物賣到哪裡可以生都是利,什麼貨物到了什麼時候會有漲跌,這些人自然而然的也就脫穎而出。靠著平時攢下的一些錢,又告貸一些,索性尋一些急於拋貨的客商,自己把貨吃下。旋即再尋覓一些急需這些貨物的客商,兜售出去。

這個時代,並不歧視商賈。

可是誰都知道。對於尋常人來說,從商能生利,掙得比別處多,可是做買賣的人卻是不多,其實說穿了,便是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是庸庸碌碌的,他們並沒有太高的眼界,一個人沒有眼界,謹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是不敢輕易冒險的。畢竟絕大多數人,一輩子所見所聞都超不過方圓三十里,接受來的資訊,無非就是某某家今年年成好,誰誰家娶了媳婦,某某家在招長工。

而在這裡,因為人的流動性極大,南來北往,在這兒的人,一天所接受的資訊竟是其他地方的百倍以上。

而人一旦有了眼界,自然也就不安分起來。

當你漸漸熟知各地貨物的行情,當孟津要築城,你立即預感到某些貨物可能看漲。這個時候,你會怎麼辦?

於是乎,孟津突然成了冒險家的樂園,而這些所謂地冒險家,其實就在一年前,或許還是個老實巴交的農人,或只是個大字不識的僱工。

而如今,有一批人從這些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